人自打第一天做蕉芋,货物就供不应求,还恩人?你可真有脸敢说。
三丫当时在后院腌雪菜,近来雪菜的消耗量很大,每日都得做好几缸,收雪菜和蕨菜她都不过别人手,严家婶子有时见她忙不过来要帮忙,也被她笑着拒绝了。
原料决定了腌菜口感,不说每一颗都要仔细看,一筐至少要翻来翻去看好几次。
听见前院有客人找麻烦,提起江木屋里的狼牙棒就冲出去了。
那凶狠的模样加上银光闪闪的武器,把客人吓了一跳,说:“不卖就不卖吧,打打杀杀像什么样子!”
他们也只想来村里碰碰运气,没成想这家人这么凶,想着以后还要买江家杂货铺的东西,也就闭嘴不再多言,转身走了。
回到家知晓此事的江六,奖了她二两银子,也告诫家里做工的人,有江家才有他们,任何时候都要以人为重。
三丫哭的是停不下来,仿佛要借着新棉衣哭尽那些年的委屈。
“三丫姐姐,你别哭啦。”小秋也跟着劝她,张月娘一直教她要学姐姐的坚强能干,小姑娘也把三丫当作榜样。
都住一个屋子,三丫很照顾她,有好吃的也会留些,见她露出担心,突然释怀的笑了:“好,我不哭了,婶子说的对,穿新衣裳是该开心的。”
张月娘点点头,好在江家人都心大,要是她们之前的主家,听见下人哭唧唧的,准又得挨顿骂。
新棉花是肃兰城给的年礼,也是谢礼,他们那的棉更大朵更密实,就是种植的人不多,产量不高也没啥商户去收,大家更愿意种粮食。
自打羊毛驼毛运出来后,当地购买棉籽的农人也多了起来,收羊毛的人到各个村子散消息,说他们收棉花的价,会比羊毛更高些,鼓励大家来年多种棉花。
那边的人不要银钱,更愿意换粮食、干货、粉条、生活必需品,肃兰城地广人稀,也许隔了这个村,附近几十里都没人,有银子也花不出去,城镇太远。
驻守的大军更是远离人户,去最近的村子有八十里路,比境外的人都离得远,要不是黑龙旗帜立的高,都快分不清到底是谁家的驻守地。
今年肃兰城驻军也主种棉花,现在羊毛商路已经有胆大的人敢走,只要棉花兴起,相信敢来的人会更多。
谢礼不过是几车棉花,到底谁才是受益方,各人心里都清楚。
等明年棉花出了,双方契书还得改,江六可不会放过棉花路子。
第220章 揭秘小妾。
时间又过了好些日子,清溪镇也到了年节前,码头的外地商船少了很多,大多都是附近的商贩。
刚从镯子世界回来的江六有些郁闷,他最近的兑换之路不是很顺畅,最高检测的东西,竟然是杜叔家的枣茶,有百分之三十。
本以为会日渐新高,没成想初始即结尾,那检测值果真是很邪门!
去过很多次试验池的人总结了一堆,本以为摸到了规律,结果次次被打脸。
江六坐在铺子外的竹椅上,一边画着布包新样式,一边想着明日要带什么东西去检测,三心二意的模样,要是夫子见了准得下戒尺。
绿枣茶被他换了止泻的方子,也就是蒙脱石散,主要成分为高矿观音土,是白色的土泥。
这种白土泥是荒年的粮食,也可用于制陶,找寻起来不难,就是方子还不能拿出来。
愁眉苦脸的小江东家附近没坐人,现在码头的杂货铺门前,成了男男女女们的相看地。
花墙下有不少花种他们都没见过,有的甚至来与海外,虽然不是很名贵的品种,但冬日里还有各色鲜花齐放,也是一难得景色。
“小东家,你要画啥啊?提笔半天也没见你落笔。”书生们在隔壁伸长了脖子看。
“是不是画不出来啊?要不要咱帮你画?”
“我是学院画的最好的,你请我吃猪肘子,我给你画!”
天冷了,马上又是年节,书院给放了十日假,书生们每日温书都跑来码头,大冷天的也不怕河风着凉,炭火盆子也不要。
点一壶热的七日酒,里头煮些干果,就当果子酒喝,勉强驱散身上寒意。
这些都是大夏未来的栋梁,江六把几个茅草棚子四周加了挡风的厚竹帘,这些人待着更是舒坦,一整天都不走。
吵嚷嚷的环境肯定不适合温书,但人家丝毫不在意,说只要真能看进去书,什么也影响不了。
江六都无语了,也懒得管他们……书生们就是嘴皮子利索,歪理正理都说不过。
见他们在隔壁草棚子里起哄,江六不由得失笑:“谢过您了,我还是慢慢琢磨吧。”
别看一群人斯斯文文的,吃起肉来是生猛如虎,吃好喝好了偶尔还耍耍花剑,引得铺子里的客人连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