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卖菜郎+番外(198)

作者:爱种田的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由于技术水平实在低下,江六决定在家建两个窑,一个是明火双层窑,一个是余温烤窑,得把打井的工匠们又请回来。

江六和郁炜都坐在主桌,这会儿两人的碗里都堆满了菜,江老太和田云花啥都给他们留了些。

这次的喜宴是请人做的,那头獐子作为主菜,许屠户帮忙买到了猪头猪心猪蹄和猪肠,凉粉和糊糊也有上桌,每桌还有一份螃蟹蒸粉条。

“金家船行那边要不要给他们降价?”船行这两日有一艘货船要北上,要的量多,郁炜拿着猪蹄啃,顺便问东家的意思。

大营把粗粉压的价太狠,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如果大客户比价,对他们有一定影响。

江六吃饭很快:“不降,大营的价永远最低,船行那边可以多给两成的量。”

郁炜唔唔的点头,嘴里塞了蹄子,说话有些听不清,两成也不少了,比其他商船的量多很多。

这会儿就还剩江老太在这陪着他们吃,村里人都散去,两媳妇儿帮着去收拾桌子。

老太太问:“每样加两成?”那做南瓜糕的人手还是不够,还得再加。

家里这南瓜糕每日带走的量多,现在外村人跑九河村勤,路过的货船也会捎带一些。

如果他们村口能停船,买的人会更多,这段急流着实是个阻碍,商船的客人也说起让他们头痛的问题。

五里路虽然不远,但来回也要小半个时辰,有这功夫,他们行船快的,都能到下一个镇子。

建房子的帮工又多挣了一日的钱,把村子口到河滩的路修建了一下,有坑洼的地方就填平,右侧的野草和枯枝往山林处挪了一丈远。

挪那么远的距离,是村长安排的,江家的意思是半丈即可,大家不光有多挪,还把那一丈路给铲平了。

这样走河滩路,就是下雨,也不怕会滑下去摔伤。

江老头觉得她这乖孙想一出是一出,现在家里收野果子,又多了一个刺糖罐儿,说是要和刺梨子一起熬果酱。

怎么熬也还没说,就让先收着,这两日已经收了好几筐,刺糖罐儿扎人的厉害,都是姑娘和老人在摘,孩子的手嫩,一扎就是血洞。

江六把家里帮工的人手过了一遍,说道:“以后让大娘管切丝和南瓜糕那边的活儿吧,阿奶你和我试着烤面包,果酱让我娘做。”

“火烤啊?”

尝新品家里人也尝了点儿,那面有点酸滋滋的,又有点甜又有点咸,江老太有点难接受。

家中小辈们倒是挺喜欢那味道,能吃出麦味的焦香,和馒头、南瓜糕口感不同,这糕点很有韧劲儿,嚼起来挺有意思的。

江六笑道:“不是,要建土窑,还得找土娃他们再来一趟。”

郁炜被呛住,差点喷了一桌子,这都是啥糕点啊,还得为它们建窑?糕点当然是松软香甜更好吃,那火烤了的还能吃?

老太太也想不出来,她只会做疙瘩饼,把杂粉团子煨熟,烤出来的饼能砸死人……

江六也知道这点,夏朝的糕点样式以蒸为主,炸的都很少,月饼和酥饼这类的硬式点心才会炸,所以卖的也贵。

他们家的南瓜糕之所以卖的好,也是因为蓬松绵软,既像大馒头,又像糕点,结合了二者的优点。

但面包……他本来就是奔着干粮去的,可能也会有人喜欢它的韧劲口感,所以又给搭配了果酱。

饼干这个无需担心,喜欢酥饼糕点的人应该也会喜欢它,香、脆、酥它都占了,无论是甜味还是咸味,口感都不会变。

比之酥饼,还不容易掉渣,外出赏景游玩的郎君小姐们,肯定愿意带上一些。

第144章 猪饲料。

许巍早在一旁等他们俩吃完,江六刚放下筷子,他就把人给带走了。

做储料地方已建好,外观看着就是个石头圈,内里又分三个隔间,这就是他们之前谈的事儿。

许家猪养的好,一部分是因为家里孩子勤快,找的草适合猪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储料,和沤肥是一个道理。

做储料也没那么简单,毕竟也是猪要入口的东西,猪不挑嘴啥都能吃,只要毒性不强,他们都能消化,但要喂的很肥也是个难题。

许家负责养猪崽做储料,主材料由江六提供,卖出的钱大家对半分,猪崽子的损失算许家的。

江六看过以后觉得没问题,告诉许巍:“明日午时我在码头等你,带上四人和我去水军大营,估摸着有三大车瓜皮。”

这是福哥儿的爹估算的量,以后量多量少,还要看双方的合作诚意。

许巍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什么?他没听错吧?水军大营地?那是他们能去的地方?这江小六到底啥脑子哟?怎么还能和大营搭上关系!

上一篇:唯有少年心 体操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