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卖菜郎+番外(168)

作者:爱种田的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江六会意的点点头,冬日多数人家都会做咸肉,一斤两斤不嫌少,三斤五斤不嫌多,也就许家能有那么多猪骨头。

“那你家现在还有咸骨头卖吗?”

说的他好馋,也好想试试什么味儿,好像家里还真的没做过咸骨头。

许巍笑道:“这都啥时候了,再等一个多月都又要做咸肉了,哪里还有去年的,咸猪头也很好吃,今年可以卖你两个。”

在闲聊中,不知不觉葱也装满了背篓,两个背篓就是一百斤的香葱,也才拔了葱地的一角。

毛毛葱没有大叶葱值钱,这一百斤许巍说给一百五十文,以后要葱就给他说一声,他送去江家就好。

江六:“等我明日去探探路,好不好卖我也说不准。”

“行。”许巍也是爽快人。

买了南瓜糕,许巍就回去了,家里老祖宗还等着吃。

江六把今日买的烈酒拿出来,装在小坛子里,抱着往李家去,还带了奶奶之前做好的辣子粉。

那红腐乳做好后需要放一段时间,和变蛋差不多,做了两批变蛋,江六怕自己记不住,还给做了草签记号。

李家今日做了四十斤豆腐,其中二十斤是拿来试做腐乳,老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在大簸箕里沥水,得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儿,等豆腐变黄。

曹三丫没在,早上切完了豆腐就去江家,这会儿正在做蕉芋墩子,得三个人一起做墩子,才能赶上大山哥刮粉条。

李芸豆抱走了酒坛子,带江六去看了晾晒的豆腐,上头还盖了一层纱布。

这二十斤是真的没多少,江六算了算手里的细粒盐,说:“明日再切五十斤,头一批不能做太少了。”

林老板说红腐乳放一个月开坛味道最好,十天半个月的也能吃,根据个人咸淡口味儿来。

还得去定一批装腐乳的罐子,他们村和附近的村子都没人会烧土,这是长期的营生,实在是不想便宜杏花村人。

江六只能找爷爷问,哪里去找人帮他烧罐子?

江老汉也不知,倒是打井的人知晓,长兴村再翻山,有个小兴岭,那里有一座土窑,已经很多年了,就村里人自个儿烧些碗和罐子什么的,也不拿出去卖,那村里人挺好说话,如果要买的话,卖的不会太贵。

祖孙两个对视一眼,这人咋这么清楚哩?

打井那老头子笑呵呵的:“俺们就是小兴岭的人,家家户户都会烧,但烧不出来那等好看的彩碗,罐子坛子倒是没问题。”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打井人名声好,想来也不会做出驴人这等事儿。

第121章 有客上门。

老头儿招手喊来个年轻汉子,这人是他们六人中年岁最小的,看模样也才成丁。

“阿土,晚间你回趟山上,告诉族长要烧一批罐子,用最好的土。”

江六给他比划了罐子大小,一斤两斤五斤的都要些,罐子口不用烧太大。

阿土点头表示知道了,又继续回去忙,这井再有两日就能打好,已经开始做井圈了。

打井老头姓虞,他们那说是个村子,其实都是族人,山上不好种粮食,也养了不少土蜂子,问江六要不要,可以用蕉芋粉和粉条来换。

这不花钱,江六肯定是愿意的,现在家里磨粗粉快,一天就能攒下几十斤,粉条也是如此。

他们这正说着话呢,就听见二哥在喊:“小六,快回来,有人找你!”

二哥的语气很急切,想来是有贵客上门,江六拍干净手上和身上的泥土,绕过后院进门。

门口停了一辆马车一辆牛车,棚子都是结实的好木料,遮风的布料比农家人穿的衣裳还要好。

牵着马车的人忙上前:“江少爷,我们少爷让我来送东西。”

这是钟文的贴身奴仆,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奶兄弟,这次是送卖糖的钱来,也要买走蕉芋粉。

“不敢当不敢当,唤我江六即可。”

啥少爷不少爷的,一会儿村里人听了不得笑死,他就是个泥腿子,大字也只识得几个。

另一牵着牛车的人也上前:“这位东家,我是四季酒楼的,这次前来是想买粉末和粉条。”

江六把二人请进屋,他家也就堂屋宽敞些,院子里是真的没眼看啊,堆满了各种菜和蕉芋。

“小院杂乱,还请多多担待。”让二哥帮忙倒两碗糖水。

两人都不是什么富贵眼,哪能不知晓这些,让不必忙,他们还要赶回镇上,这山路可不好走,赶车也得一个时辰。

现在家里粗粉有一百六十斤,细粉八十斤,粉条二百八十斤,四季酒楼要了四十斤粗粉,粉条一百斤,细粉十斤。

四季酒楼这里就得了四十九两,剩余的一两银子,这人全买了南瓜香糕,采买多年,是不是好东西,鼻子一闻就知道。

上一篇:唯有少年心 体操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