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凉粉的蕉芋粉,就不需要那么精细了,只需过两次水就能晒粉,价钱肯定会比做粉羹的粉便宜。
蕉芋疙瘩越老,晒干的粉就越涨水,做出来的凉粉就越多。
今日凉粉没用木桶装,在竹筐下方垫了两层干净纱布,装了整整八块凉粉,一块有七斤多重,是外头的土灶大锅熬的。
把板车拉到凉粉摊,江六拿出他已经分装好的糖果,悄悄对他三哥说:“看好板车,里头有你最最最最爱吃的东西。”
江小三眼神坚定,把板车最长的那根儿绳子,扯过来套在自己腰上。
对着弟弟点头:“放心,人在车在!”东西肯定丢不了!
兄弟两个交接完板车,又各自忙活。
江六拿了一匣子清凉薄荷糖,还有柠檬糖,橘子糖有点打眼,等他先摸摸情况。
薄荷糖他吃出了清凉膏的味道,一种绿色的草,医馆有卖清凉膏,但不能吃,是涂抹在身上消暑和止痒的,老大夫也说了,叶子能泡水喝。
今天码头船只很多,不知道是有什么新鲜事儿?江六混迹在人群中,听听别人怎么说。
原来是昨日午后,有人打了条上百斤的鱼,是大青鱼的老祖宗,那鱼有半人高,力大的扯翻了两条渔船。
品百味的掌柜得到消息,当即买下了那条鱼,并扬言今晚要当街做鱼吃。
有人为品鱼肉而来,有人为青鱼石而来,这么大的鱼,那鱼石至少也有小儿巴掌大。
光是这“活玉”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鱼肉,小孩儿佩戴能辟邪定魂,与老人而言则是养身。
这青鱼石嘛,自然是价高者得,江六啧啧两声,这可真是个大宝贝啊。
还是人家品百味有本事,能引来那么多富庶,不过这也方便了他,有钱的人多了,那糖不更好卖了吗?
江六快步走至停船口,这里已经快没处落脚了,都是想得贵人垂眼的。
第92章 素肥肉?
大家都是蹲着的,面前摆着自家要出售的货物,江六也学着他们。
把竹筐倒扣在地上,淡黄色的柠檬糖,和浅绿色的薄荷糖,就这么放在了破旧的竹筐上。
摊贩们都忙着自己的事,也没人有闲心好奇一个小郎卖的是啥。
船上下来的客人们,有时会瞥一眼货物,多数人是不屑低头的,上了马车直接离开码头。
江六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船只,不知怎么想起了高家兄弟,也不知道他们之前卖山葡萄怎么样。
眼前的天更黑了些,江六抬头。
原来是摊子前,站着四位身材高壮的客人,正对着水果糖在说着什么,只是说的话他听不懂。
客人的穿着和夏朝不同,胸前佩戴的不是金银饰物,而是白色珠串和银狼头,头发并未束起,而是编成了很多小辫儿。
他们着急的对着江六叽里咕噜说了一串,江六愣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他们问你这是什么?是珠子吗?”
钟文从几人后方走上前,把折扇插入腰间,蹲下身来仔细看木匣。
江六觉得这人有点眼熟。
“嘿,你这小子记性是真差啊,我买过你的山葡萄。”钟文笑着说。
回去后还派人来码头问过,人说山葡萄卖完了,他娘子还失落了一阵,原是打算酿葡萄甜酒来着。
钟文这人吧,出生富贵窝,从小没吃过苦,文不成武不就,干啥都是半吊子,但他记性挺好。
江六忙给人拱手致歉,被钟文制止了。
“你这是什么糖?我闻到了果香和清凉草的香。”他可不认为这是珠子,也就这些大草牛不懂。
那四位外族人,和钟文认识,但应该不怎么相熟,这会儿也学着他,蹲下身来看木匣。
江六肉疼的很,用竹筷夹起一颗柠檬糖,给了钟文和那四位一人一粒。
钟文把糖放入嘴里,舌头一转就知道了:“黎朦子?”
说完又觉得不对,黎朦子哪有这么香甜,肯定是加了什么东西,做成的这种硬块糖。
府城卖糖的铺子货物全,还有红胡子人带来的白块儿糖,装在琉璃罐子里,但他的金贵舌头不喜欢,除了甜就没啥其他味儿。
那四个外族人又开始比划,见他实在听不懂,干脆递给江六一锭银子,然后就准备上手拿木匣。
钟文一把压下了木匣,语气不怎么好:“等等,我还没说我不买呢。”
这些草原人就是性子急,入夏朝这么些年,还没学会耐心等待。
四人中的领头人,大眼瞪的像铜铃,又是一阵叽里咕噜,钟文扶额。
他也是吃饱了撑的,帮着大哥应付这些人……
阿穆图一行人,是奉命送今年的羊毛和羊入夏朝,听闻静安城繁盛富足,有小长安之称,禀明了接待他们的官员,就这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