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组里全是一米七以上大高个,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身高仅一米五出头的付兰身上。
——非常极端,非常适合个性化。
在星际第一军校就读的学生,脑子里除了军校十大校规,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付兰同学离谱的身体素质创造的各项校记录。
那是这群心高气傲的军校生在校七年拼了老命也破不了的记录。
第一军校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在第一军校,除了身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压付兰一头。
当然,说这句话的同学在当天夜里就被送进医疗部,对因机甲对抗造成的损伤进行治疗。
还顺便给医疗系的同学们做了一礼拜的上课材料——非常经典的机甲对战挫伤,包括精神损伤。
言归正传,付兰的个人特征非常有益于使用个性化机甲,小组成员在设计机甲上几乎可以随便添加各种零部件,而不需要担心机甲使用者是否承受得住,或者是否能完美发挥机甲的各项功能。
——毕竟她的好队友们在第一学年的模拟对抗赛上,能干出给她组装出搭载远程轻型机甲动力系统的近战重型战炮机甲这种傻逼事。
而万能的付兰同学居然靠着那堆堪比屎山代码的东西夺得对抗赛冠军,连带着她可爱可憎的队友们也获得了该年的机甲创新奖。
反正自那以后付兰在小组作业上,就要实时监督她的队友们,避免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给自己添加一点脱缰野马般的个人创意。
学生时代嘛,总是充斥着各种创意盎然、天马行空的设想。
就是容易创死期末进行机甲展示的队友。
所以此时哪怕是身处怪事的中心,付兰仍不忘时时观察队友设计动向,尽心尽责、可歌可泣。
付兰回到校园直奔机甲设计大楼,直接撞上了正趁她不在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队友。
“......就知道在线上看不住你们。”
付兰抽出他们在光脑上发给自己的设计图,又拿起他们桌子上新鲜出炉的设计图。
“我记得我们设计的主题是近战轻型机甲吧?请问这个能在八百米开外戳到对面脑袋上的炮管是什么东西?”
负责武器设计的陆枫敏同学推了推眼镜,那是她外置的智能处理器。
她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说:
“A-16轻便小巧方便携带,缺点是伤害不足,近战机甲上作为出其不意的暗手使用,在对方未近身前对其进行炮火压制,而后近身搏斗,可以取得较大优势。”
是小巧轻便,但那是相对动辄三四层楼高的重型机甲而言。
“你见过锤子吗?”付兰问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什么?古代人常用的工具吗?我记得现在也有类似的工具。”
“是的,只要你把这个炮管焊牢点,对面就能像抡锤子一样把我们的机甲抡起来砸。”
“......”陆枫敏垂死挣扎,“我们可以把A-16做成可拆卸的武器......”
最终在付兰的眼神攻势下妥协,陆枫敏同学只能将自己心爱的A-16从设计图上删除。
杀鸡儆猴,其他几位组员们纷纷拿起自己负责的、添加了亿些“创新”的设计图进行修改。
牢记老母亲刚刚的教诲,付兰跟着她的组员们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机甲的组成部件。
也让同学们连设计中途脑子里的“灵光一闪”都要捂得严严实实,避免组长发现。
第3章 旧时代的遗民
一直到临近付兰的上课时间,她彻底离开设计大楼后她的组员们才敢放开自己的脑子。
一节大课一个半小时,中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
这节课是机甲发展史(下),讲课老师出了名的爱拖堂,所以中间那10分钟就像是吊在驴脑袋前边的那根胡萝卜,可望不可及。
不过好在机甲发展史是付兰感兴趣的科目。
如果是星际社会学或者古代哲学史,她可能已经在跟古代一位名叫鸡蛋的政治家探讨人类在快速眼动阶段产生的意识造物【注】。
今日课程结束后,下课的付兰又回到设计大楼和她的队友们共进退。
对于机甲设计与创新付兰并没有深入了解过。
她是军校战斗系学生,主攻近战机甲,辅修指挥系课程,其他杂七杂八的修习课程要么是校方要求的必修课,要么是她选来凑学分的。
所以在组装机甲的细节上她从来不会插手。
当然那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不对劲的设计除外,比如刚刚那个炮管子比机身还长的东西,那完全不是细节问题。
队友们的奇思妙想比套着蕾丝舞裙跳芭蕾舞的章鱼还要离谱。
机甲的设计讨论总体来讲还是很和谐的,本学期课程已经过半,机甲设计图已经完成的七七八八,只有一些小细节上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