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番外(234)

是的,今年全国各地都干旱,第一批种植死亡枯萎的禾苗,全部都是游健提供的。

是游健给了王者一套龙袍‘换’的。

一共数量有20来吨。可惜种植下去后,几乎全部死绝。然后补种,游健也是又找王者要了差不多20来吨的种子。

但是吧,在全国干旱,田野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拿到种子后,其实并没有种,而是吃了。

哪怕种了,也并不一定种植的是朝廷給的良种。

面对这样的情况,游健严重处罚的话,是可以遏制的。但问题是,遏制的话,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好。

相反忽略不计的话,社会稳定率还提高了不少。

游健能怎么着,只能假装不知道底下百姓阳奉阴违,将有救济粮下发的情况,还把种粮給吃了。

“先将今年平稳度过吧。”游健突然又道。“只要安南、寮州、蒲甘三郡丰收,朕便无惧江南灾难,全国无粮的窘境。”

其实全国无粮的话,太夸张了。但是呢,曹化淳并不认为游健的话有什么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游健叹气。“朕真的忧愁得很,就怕明年又干旱,然后七八月份就开始下冰雹。”

“看看冰雹的危害性有多大。朕的沿海城市,都被冰雹给霍霍了。”

曹化淳欲言又止,游健就笑着补充。“哦,忘了,还有龙卷风。”

曹化淳:“这是天灾,避不了。往年沿海一带,还时不时的发生海溢(海啸)。万岁爷可还记得(崇祯)元年的事儿。当时江浙海溢,可是冲毁房舍无数。”

游健:“朕知道。朕就是知道,这心里才难受得很。”

曹化淳:“奴婢同样难受。可是想想,下冰雹吹龙卷风总好过又发生海溢。那海水倒灌,铺天盖地的巨浪,一旦出现,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游健:“朕省得。”

“万岁爷可要用茶?”曹化淳赶紧倒茶,又道。“茶水温和,最时候饮用。”

游健:“朕安排人手前往赈灾了叭。”

“刚刚得知冰雹肆虐,万岁爷就已经安排官员前往各地赈灾。想来已经开设粥棚,顺便统计受灾民众人数了。”

游健:“其实户部以及吏部在这个时候,还是挺好用的。”

曹化淳:“万岁爷说的极是。户部的大人们不管怎么说,统筹粮食税银,是很少出差错的。”

第111章 Chapter 111一号基建启动……

这个‘很少’用得十分的魔性。一般懂的都懂,并不是很少出错,而是容易出错。

有时候吧,觉得户部官员差强人意的时候,却没有犯致命的错误,反而觉得还是能够将就用的。

但游健这时候就会很烦躁,觉得户部官员们特么的,都不是玩意儿。偏偏游健又要投鼠忌器,不好处理。如此情况,就问憋不憋气。反正游健时不时就会气不顺。

还会想,管不得勤政的皇帝都不长寿呢。首先繁琐的工作,以及时不时就会被文武百官气着

如此长久下去,哪位勤政的皇帝会长寿!

反正在游健的认知里,老朱家的人,还真没有一位活得长寿的。看看人家满清,就那位十全老人,可是活了八十几岁。

“只要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朕不会动户部的人。”游健突然道。“但他们也要知趣,老是这样那样,弄得朕不想当昏君,那也是昏君。”

游健:“你别说话,朕知道你先说万岁爷严重了。可这是严重不严重的问题?而是朕”

“反正别逼着朕暴躁,朕一暴躁六亲不认,谁还管手下官员该杀还是不该杀。一惯处理掉。多了的话,朕也怕朕心疼。”

心疼?

心疼谁?

自然不会是心疼文武百官,而是心疼自己。

心疼自己还要在皇帝的宝座上苦苦煎熬数十年。如果处置,那必然会闹出不少的事儿,如果不处置,那游健真的要为自己掬一把同情的泪水。

游健这时候又开始深沉的叹气。

“朕就知晓会这样。”游健又说:“算了,先把粮食收起来吧。曹大伴儿,你安排人手,跟郑云海一起好好收粮,好好统计具体的收成。朕要知晓大概数,这样也好计算明年到底该种植什么粮食。”

崇祯5年(公元1632年),依然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首先六月初,黄河决于孟津,军民商户死伤无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却没怎么管。走投无路的百姓于是聚集造反。

七月,后金与大明决战莱州。

九月,农民军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聚集山西,分四路出击,攻克大宁、隰州、泽州、寿阳诸州县。

之后10月到12月,朝廷接连派人前往山西剿灭农民起义军,节节败退,到崇祯六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入四川,从此以后,大明朝廷已经无力围剿农民起义军,各路起义军攻陷各城镇,烽烟四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