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佟养正(佟养真)是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汉人,被赐入汉军镶黄旗外,其他的比如晋商八大家已经被处理外,其他人按照历史轨迹来讲,都是后期的事儿。
洪承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五人是大明降将。如果辽东依然由袁崇焕掌管,那么会出现边将夺关外逃的事情,然后由孙承宗力挽狂澜,挽回颓败的局势。
可在群里小伙伴们的科普下,勉强算是了解明末历史的游健,一开始就没打算用袁崇焕。
不杀也不用,就放着不提重新启用的话茬。
一开始在辽东安排的人,是大明后期支柱之一的卢象升。既然都被称为大明后期支柱之一了,那卢象升的手段可想而知。
即便范文臣在,都不可能发生守边关的将士叛逃事情,何况是范文臣已经死得不能再死的情况下。
至于其他人,啧
旁的不说,就后金的残暴统治,哪个心有良心的汉人会助纣为虐。
所以呢,皇太极的军师,目前还就只有被他称赞为贤内助的大玉儿。
皇太极目前的窘境,卢象升这边稍微一分析,就猜到了。边关依然加强巡逻,没几天,后金就撤军了。
这是迫于天气原因。
秋季来临时的第一场雪,威力太大了。即便关内,短短时间大雪就把道路掩埋。百姓足不出户,都窝在家里猫冬。
关内都这样,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的漠北漠南,那就更加惨烈了。
‘惨烈’的形容词并非夸张,而是事实。
鹅毛大雪白天下晚上下,24小时根本不停歇,就连本该是沙漠的地段,都覆盖上了白的霜色。
这样极端的天气下,大批量的动物死亡。今年的日子,居然比去年还要难过。
去年草原枯萎,又出现霜冻裂土的迹象,再加之没有从大明那儿骗到粮食,导致很多蒙古部落出现人口减员的现象。
本来今年一开春,气候适宜,关外的套马汉子们本以为能有时间修生养息,结果春天一过夏季来临,根本就感觉不到热度,仿佛还待在春季。
之后倒是热了一段时间,结果就热了十来天,大家伙儿还来不及换下夏衫,就一下子进入严冬。
粗略估算,大概温度直接下降了20来度。
如此骤变,不死人都不正常!
崇祯二年的冬季,整个关外的人口再次递减五分之一。
是总体人口数,不单独指蒙古或后金。
而别怀疑,这个死亡的人口基数,很可怕。首先蒙古和后金也就是满族在后世被称为少数民族。
既然被称为少数民族,那就代表本身的人口基数不大。大概总和的话,也就几百万人。
据后世统计,明末时期后金的人口数量为350万。直到满清灭亡民国时期,满清的人口数量则是1100万。
明洪武年间,全国总人口约为7000万。现如今的大明人口总数,则在一亿两千万左右。
按道理来讲,人口数量已经有一亿多人的大明,哪怕靠数量碾压,也能碾压总人口只有350万的后金。
可偏偏
哦,再一次忘了,大明亡于李自成手中,后金纯粹就是运气好,捡了便宜而已。
扯远了,总之雪灾之下,关外惨烈。蒙古各部落产,后金更惨。为什么呢,后金要接济蒙古各部落。
历史上蒙古部落从袁崇焕手中得到粮食,转而分了一半给后金,那是蒙古那边知晓能在大明获得更大的好处。
可游健这位崇祯皇帝,他是死抠啊,连别人送的300名美人儿,都不愿意花钱养着,何况是拿百姓的救命粮救注定吃里扒外的白眼狼。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蒙古如今知晓从大明那里连一根草都讨不到,甚至上门哀求还有可能获得嘲笑,自然就和后金那边帮助和接受帮助的双方对调了。
后金为了拉拢蒙古各部落,也是牺牲良多。从皇太极的后宫绝大部分都是蒙古贵女就能看出来。
这种情况下,哪怕后金其实也处境艰难,也只能选择帮助蒙古各部落共度难关。
但是呢,蒙古本身是部落的形式,大家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少数姓孛儿只斤。哪怕姓氏比较统一,但是挺散装的。
换句话说,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有点儿多后金全部接济,接济到什么时候?
所以呢,后金接济蒙古各部落,他挑挑拣拣的接济。
是不是很搞笑?
还有更搞笑的呢,作为后金最稳固的后方,科尔沁部那是隔三差五的送信来,说是科尔沁部情况恶劣,恳求后金为他们提供未来一年,可供牛羊食用的草料。
啊这
这样的请求一出,可把皇太极给气坏了。而且不可避免的迁怒到了哲哲和大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