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番外(179)

一提朝政吃紧,没想过按照常规方法收税,而是第一时间‘反省’说太频繁抄家不好。

意思很明显了,游健已经在思考,下一刻选哪个地方抄家。

“朕隐约记得,蒲姓人好像集中在开封。”游健看向孙承宗,看起来犹犹豫豫,其实很果决的说。

“要不朕,朕派锦衣卫去开封走一遭。”

孙承宗:“”

“万岁爷。”一大把年龄的孙承宗还要劝游健不要太随性而为。“赋税方面,今年该收取了。”

游健重重点头。“农税减免,商税加重。”

孙承宗迟疑,明白在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减免农税最为妥当,可减免农税的同时,加重商税是不是有点儿那啥。

“以往商贾赚了多少?”游健挺不客气的说。“远的不说,就说朕刚刚登基之时第一次抄家所得银两,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商贾,抄家所得银两总和,就相当于大明一年的赋税收入。朕靠着它们,抹平了拖欠的军饷。”

并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抄家所得的银两都有用处。

兴修水利,大量开垦农田,铺桥修路等等,哪样不需要银两?倒是可以强令百姓服徭役。

问题是,本身大明现在就内忧外患。天灾不断的情况下,游健疯了才会一个劲的压榨百姓,只能优待再优待

财政方面吃紧,也是这方面的原因。

毕竟抄家所得,只能算暴富的灰色收入,不好明算在财政上。

“可以去。”

孙承宗到底还是赞同了游健,一遇到财政吃紧,就想‘杀富济贫’的想法。

这估计是他们老朱家的传统。

老朱同志最恨贪官污吏,在世的时候,杀了一万多名贪官。还将贪官扒皮,里面塞灯油点天灯。

游健的手段就温和得多,哪里缺人挖煤修路做苦力,就把流犯流放到哪儿,主打就是一个废物多利用。

还别说,辽东安排了很多流犯,有他们在,辽东方面的各种基建速度飞快。

现在呢,游健又盯上开封。确切的说,是盯上定居在开封的犹太人。

事实上大唐时期万国来朝的时候,有很多西域人来到中原定居。而昆仑奴,其实就是居住在身毒(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以及非洲人。

那时候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波斯姬是广受达官贵人追捧的四种奴婢。

要是谁家有其中三种,就像拥有了炫富三宝似的。是财富身份的象征。

总之那个时候的大唐,是国际化大都市,各色人种来往长安,又在大唐的各地扎根,从此成为华夏一员。

至于开封的犹太人,可以追溯到唐朝。他们经由波斯或身毒(印度)的丝绸之路来到华夏,从此定居开封。

蒲姓人便是其中的一支开封犹太人。

朱元璋对他们高举屠刀,原因前面说了,就不再阐述。反正在游健看来,开封犹太人在华夏生活了两千多年,到后世22世纪还是一心向往故国。

他们养不熟的。乱世当用重典。所以游健的打算是,派锦衣卫去开封好好查查,要真有问题,直接杀了就是。

第82章 Chapter 082再一次开启的……

当然不杀也可以,滇南和闽南那边开荒,还需要人手。

然鹅犹太人这个民族,超级诡异。落魄时受人接济成功活下来,未来翻身后并不会感谢接济他们的人,认为他们能活,是上帝的旨意。

是上帝保佑他们,他们才能顺利的活下来。

反正挺无耻的。

前世了解这些后,游健就对犹太人的感官不是很好。但那时候的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最多也就化身键盘侠,随大部队网上怼人。

而现在

有一说一,游健的心态,绝对转变得快。

从一开始登基的时候,看到老登儿在金銮殿当着他的面儿打架,游健还会懵逼。

可是现在呢,如果有老登儿还敢在金銮殿当着他的面打架的话,那么游健只有一个反应,那就是接过茶盏,一边喝茶一边看戏。

打吧随便打,反正打不死更加打不残游健要是皱一下眉头,就特么是傻逼。

“不提开封那边了。”游健将话题拉回,继续说后金想要攻打滦州的事儿。

历史上,公元1629年也就是游健现在当了一年多皇帝的时候,后金皇太极亲自督军攻入龙井关,以蒙古喀尔沁台吉布尔噶图为向导,攻克洪山口。别将攻克大安口,两方大军在遵化会和。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入援,于遵化战死,并且全军覆没。事后崇祯皇帝追封赵率教太子太师。

1629年12月京师戒严。

到了公元1630年,后金攻陷永平,之后攻打滦州

现在才刚刚入秋,由于辽东那边卢象升指挥的超级好,后金根本就没有机会攻入龙门关,攻克洪山口,想打滦州的主意,估计是觉得攻打龙门关不容易,想改个方向攻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