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藩王制度就是制造一大堆除了姓朱以外,毫无优点的废物。
吃白饭都嫌弃光吃不拉废物点心。
将他们全部从封地‘请’来京师居住,地方上的王府可以拆了。并且当地赋税不用截留一半,养他们这群除了吃就是生孩子,还一窝一窝生的藩王。
其实集中在京城居住,只用负责有封号的亲王郡王,按照品级发放俸禄,已经能省很大一笔开支了。
游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真的挖空了心思。他继位一年多以来,都大规模抄了四次家了。
虽说要想暴富,唯有抄家。但是也不能让他的暴君之名,太过于深入人心叭。
反正游健否认自己是个暴君,他不仁慈,会记仇,但应该暴戾不到哪儿去。
如果真的暴戾,对上朱常洵这位皇叔,游健也不会时常感觉到无奈了。
嗯,现在的游健也很无奈,看似对朱常洵嫌弃满满,实则还是嫌弃,却没有杀意。
“皇帝侄儿说的地方,没有一处适合我去的。”朱常洵分外不客气的说。“像皇叔我这样的人,能去火器营溜达。”
游健:“所以皇叔选择在紫禁城溜达。”
朱常洵下意识的点头,刚想再说点什么似的,就看到游健危险的眯起眼睛。
糟糕!
皇帝侄儿生气了!
对危机意识很敏锐,总是在底线边缘疯狂蹦跶的朱常洵果断后退几步。
“那个皇帝侄儿啊,皇叔真的很少溜达。就是吧,以前住在紫禁城,怪想念的,所以这才时不时就进宫陪皇帝侄儿说说话。”
听听,听听!
说得多献媚,多不要脸啊!
实际上,就是福王妃不理他,和他同父的弟弟们又不太喜欢带着他玩,朱常洵就跑来骚扰游健。
可游健
也不是很闲啊!
确切的说,游健很忙的。
就现在,骂了朱常洵一通后,游健就忙着去处理政务了。朱常洵不情愿的跟上,然后吧,跟得了多动症的患儿一样,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看第一眼就觉得,像一条白白胖胖的蛆。
游健忍不住单手捂住眼睛。
“皇叔,你是典型。”游健提醒。“朕是最亲近你的,你的一言一行,能告诉其他亲王郡王,朕没有杀不服管教不想来京居住的藩王的意思。”
朱常洵:“我知晓皇帝侄儿最是心善。”
游健晒然一笑,提醒。“下次夸奖人走心一点。”
朱常洵:“我是诚心诚意的,哪里不走心了。”
游健瞄了朱常洵一眼,继续批阅奏折。
朱常洵还是跟毛毛虫一样,不停的扭来扭去。
过了一会儿,王承恩又送来一大堆奏折。
内阁那边今日休沐,大几率不会出现在游健的面前。
“今天的奏折好像很多。”
“这已经是剔除一遍的了。”王承恩回禀道。“鸡毛蒜皮歌功颂德的小事儿,都先放在一旁,等万岁爷将比较重要的折子看了后,再看不迟。”
游健明白了,没有说什么。
倒是朱常洵真的坐不住了,直接招呼都不打的跑了。
游健:“”
算球,不指望他!
真的不指望他!
游健冷哼一声,将全部思绪都放在批阅奏折上。
一本接着一本。
挨了好几回批后,大臣们总算学聪明了,没有再几句话都说不到重点的写。
每本奏折都是简洁明了。有的只写了半页,就将任期内发生的事儿,写得清清楚楚了。
所以游健批阅奏折的速度很快。才一会儿的功夫,就批阅了好几本。
不太重要的,用红笔画了个圈,写下‘已阅’两个字。重要的则先放在一旁,然后等内阁成员上班的时候,将重要的奏折丢给他们,让他们好好讨论,拿出解决办法。
今日的奏折,和往日送来的奏折一样。
都是汇报各地的灾情。
是的,都是汇报灾情。
游健看一次,就严肃一次,脑袋更加抽抽的疼。
到最后好不容易将奏折批阅完,游健的脸色已经不能看了。
“该死的。”
游健烦躁的将朱笔甩了,红色的朱砂印泥跌落在地板,红艳艳的仿佛血一样。
游健冷哼,几乎咬牙切齿的说。
“朕是万万没想到,朕的治下居然有这样的能人。”
王承恩快速的将地板上的朱笔捡起来,还亲自用手帕将地板上的污渍擦掉。
“还请万岁爷息怒。”王承恩宽慰道。“要是有人犯错,万岁爷该杀就杀该处置就处置,不必为了罪人气坏身子。”
“气候不好。朕没想到短短几日,就有二十来个州县上疏说遭遇旱情。”
且都是有鱼米之乡的江南。
游健不想信的,但是想想小冰川时代,江南等地遭遇旱情,导致颗粒无收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而是已经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