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时不时在电脑上切换着图片,死者照片、问询笔录、死者生前写过的合同以及发过的评论都逐一展现在了众人眼前,从她与那些作者的聊天记录来看,很明显,她是在伺机牟利。
例如,在询问某位作者的影视版权意向价时,作者报价50万,换来的回答就是她一大堆表面上听起来无懈可击实际上就是往死里压价的理由,最终作者签下了10万的“代理合同”。但根据侦查员查到的消息,该作者的影视版权最终的成交价是80万,扣完税后,作者只拿到了9万,其余的钱则差不多有20万落入了郭磊的口袋里,但作者却是无权过问的,因为有那份“合同”在。
据目前调查到的情况,在过去三年间,郭磊先后用同样的手段,牟取了8名作者大量的版权费,获利100多万,但这样的行为却只能从道德角度加以谴责,要怪也只能怪那些受骗的作者签合同时,根本没注意到是否有“若版权售出价格高出作者意向价,则多出价格由甲方与乙方协商分成”这一条。
第7章 《郭先生》
不过,她虽然骗取了8名作者的信任,但还有另外13位作者擦亮了眼睛,没有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13名作者中,大部分都选择拉黑她不再理会,还有一部分在与她谈合作谈崩了之后受到了她的人身攻击,最后也不欢而散了。
“动机有了……”朱玉婷喃喃自语道,那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她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当时是谁报案的?”
“这点我正要说到,”姜涛将幻灯片切换到了下一张,幕布上是一个男人的照片,他拿起激光笔指了指,“照片上这个人就是报案人,名叫邹泳明,男,32岁,目前是自由职业,但根据我们的调查,他自己的室内设计店近期就会开张。他住的地方离死者所在的小区差不多有两公里左右,但这还不是最有趣的地方,这儿才是……”
啪!幻灯片再次切换到下一张,这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昵称“匍匐的长工明”的人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郭先生》,文章字数很多,粗略一看,差不多有一两千字。
全文如下.
2017年8月,我曾经想着在我的拙作实体书还没有上市时,把影视版权卖了,也能顺带提一些销量。
于是,我认识了这位“郭先生”,她本人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她所在的公司,是负责影视版权代理的。
拜她所赐,我有幸见识到了人为了钱可以有多无耻。
刚开始的时候,我按照她说的要求,给了她故事大纲,过了一会儿,她似乎很满意,问我的意向价是多少,可以马上出合同,我的报价是.60万。
这时,她就开始了“变脸”。
首先,她的第一步棋是.
“邹先生,其实这个小说的版权,我建议你卖15万左右。因为你看,你真的是新作者,要价高,会增加销售难度。不如从现实出发,先影视化,之后再高价,这样不是也不迟吗?”
这个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我询问了我的编辑,得到的答复是.
“15万?开玩笑吧?最少也要50万,不要跟这样的二道贩子谈合作!我们只跟最正规的影视公司合作。”
我把编辑的回复截图给了她,她先是一阵呵呵,然后说.
“这位大哥脑子是有病吧?我们是二道贩子,××网是不正规的公司,呵呵呵呵……邹先生,我当然也希望你卖得好啊,但是你要60万这样的天价,卖不掉不是也没用吗?”
(问题来了.一,我编辑只说了你是二道贩子,没有“们”;二,他说的是影视公司,而你的公司只是代理版权,不负责拍摄权。这是不是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三,60万是不是天价抛开不谈,你怎么知道卖15万就一定卖得掉,多出这个价就卖不掉?)
她一顿呵呵完以后,接着开始把枪口转向了我.
“邹先生,你知道吗?我刚刚又认真仔细看了一遍你的故事大纲,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吗?”
我以为她有高见,还客气地问她.“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
而她接下来的话,让我开始怀疑她的智商了.
“你的故事大纲只交代主角推测出凶手的犯罪手法,但没详细展现作案过程,上来一笔带过就说人都死了,这就很牵强。而且,你这样写,就让凶手的犯罪过程不具备可观赏性和美观性。”
我回复她.
“郭老师,据我所知,现在的刑侦类作品对于犯罪手法和过程几乎没有细致描写展现的,不然通不过审查不说,还可能会诱导他人去模仿犯罪。而且,故事大纲只是关于作品的大致梗概,不可能写特别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