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高俅可是蹴鞠第一人!
高俅接球就耍起来,那只气球竟似鳔胶黏在了他身上,被玩得团团而转却不坠落。
众者鼓掌叫好,"高太尉来个鸳鸯拐!"
听见喝彩,高俅使出擅长的绝技"鸳鸯拐",先是左右两足连续猛踢,一连串花式动作精彩流畅,随后一个神龙摆尾,将球传给其他人。
最后,球回到了徽宗那儿。
"嘿!" 徽宗挺腰,用前胸截住飞球,继而用右腿内侧盘了盘,将球缓速后,踩在脚下。
气宇轩昂的神情像似脚底踩了一条猛兽。
"陛下球技高超!"
"陛下无所不能,百艺精通! 球艺亦精湛!"
徽宗喜听奉承,乐得眉飞色舞。
徽宗正在兴头上,朝群臣扫视一圈,目光停留在王昂身上:"王卿,方才我见你接了两三下,球就滚落了,若想将球蹴得更稳健,还得勤于练习。" 徽宗好意鼓励。
王昂欠身回道:"微臣不才,陛下与高太尉皆是身手非凡。" 他低首垂眸,如此,别人瞧不见他眼底的寒光。
高俅大方回赞:"我擅蹴鞠,不过王中丞会作文章,且对东坡先生的诗词无所不知,光凭这点,我很是佩服。" 王昂崇敬苏轼,故而得到高俅的赏识。
说来,除了梁师成自称是苏轼之子,高俅也与苏轼大有渊源。高俅曾是苏轼的一个小吏,后由苏轼推荐给好友即驸马都尉王诜。因为球技,当年高俅博得赵佶的青睐,从驸马府去到端王府,之后赵佶登基,高俅也随之平步青云。两年前,高俅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人称高太尉,统领皇城禁军,其亲族也随之官爵显赫。
徽宗微微笑着,对高俅感慨道:"朕忆起往昔,那会儿,你曾是朕的姑父驸马都尉王诜的亲随,我当时还是端王,有一回,你受命来我府上送篦子,见我正与人踢球,也加入耍了几把,你的鸳鸯拐令朕大开眼界,记忆深刻!"
思及往昔,徽宗的神情恍惚了下,叹道:"二十年过去了,一眨眼,二十年了,往事却依然历历在目。"
彼时,高俅已年逾五十,听闻今上清晰记得,万分动容:"臣承蒙陛下隆恩,才有今日,臣会继续全心效忠陛下,永生不忘!"
终究是二十年过去了,曾经春风得意的端王赵佶,成为九五之尊,也年至四十,墨鬓现出几缕白发。
徽宗揉了揉腰身,接过内侍递来的帕子擦去脸上的汗珠,自嘲道:"如今这么一动,朕感觉身子略微酸疼,也是有些老了喏。"
听见父亲这番话,赵楷蓦然心酸,近前替徽宗擦汗:"父皇春秋鼎盛,何来此言?只不过父皇近来操劳过度,累了……" 赵楷打住话,用眼神朝徽宗传达自己的敬爱。
"楷儿最知我也。" 徽宗欣慰笑道。
这对彼此珍爱的父子,这些力表忠心的臣子,倘若仅是旁观……
譬如这位高俅高太尉,也非十恶不赦之人。他对苏轼知恩图报,没有因为元祐党人一事而对苏家避之不及,反而颇为照顾苏家及其后人。
然而。
高俅飞黄腾达之后,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将禁军充当自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的劳力,并且贪污军饷,败坏军政,以致于京师禁军战力低下!
王昂微微眯起冷厉的眸光。
彷佛在笑,与其他人一道欢声笑语。
忽尔,一个紧张跑来的侍卫打破喜悦的氛围。
那人噗通跪下,浑身哆嗦,吓得面色青白。
"陛下,大事不好了!"
"何,何事?" 徽宗正在快乐地拿手转球,愣了下。
皮球滚落。
一直滚到五彩斑斓的繁花丛中,半隐半藏,彼时像是一只潜伏已久欲要腾出撕咬的怪兽。
第79章 入网 一群废物,一群废物!
"陛下, 大事不好,童太傅…… 童太傅被方腊军活捉了!"
徽宗一听急报,险些晕过去。
臣子们皆是大惊失色, 手忙脚乱地将今上护送至福宁殿。
徽宗倚在龙塌上, 呼吸不畅, 胸口疼痛, 几位太医万分慌张地围在旁边替他诊疗。
"每回,朕以为能够安心了, 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节外生枝,每况愈下,真真是一塌糊涂!"
"童贯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还有你们,你们都是怎么为朕排忧解难的?! 朕这个皇帝怎当得如此辛苦?!"
"朕不如潜心修道,不想当这皇帝了!"
徽宗勃然大怒,接连不断的烦恼缠绕于身心, 令他很是乏累, 甚觉委屈。
臣子们站在底下,面面相觑, 莫知所措。
"陛下请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