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落户娇养小夫郎(138)

作者:个人热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再说,糠面儿馒头主要用的是糠,糠用的多了粮食不就省了?”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自然是这么个理儿,盛正清、潭同和鲍信三人早已经算过了这笔账。

丰德县是屯兵之地,军民加在一起共计两万七千余人,朝廷却只划拨下一万石粮食。(一石一百斤左右。)

“现在灾情尚不严重,但亏空主要在军队的粮饷,一万官兵无粮可吃,不出十日恐生兵变,这比一千灾民的赈济更为紧迫。”

“等朝廷运送的米粟(小米)到了,把所有米粟都兑换成米糠和高粱米,按照柏哥儿的法子,这些可够官兵半年吃用,但是今冬漫长,后面至少要留下三分之一给灾民,只要撑到开春,我们就能度过这一灾难,你二人可明白?”

“明白”

“明白,谨听大人吩咐。”

“潭同,你负责督办米糠。”

“鲍信,你带兵五百护送粮食到黑山村,且带兵驻扎于此,日夜守卫。”

“是,卑职谨遵吩咐。”

“鲍信领命。”

黑山村要举全村之力帮朝廷赈灾了。

这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丰德县。

黑山村附近的几个村子反响尤为激烈。

“为啥把这种好事儿给黑山村?”

“黑山村有谁能在当官的面前说上话?”

“听说堆得跟山似的粮食全送到黑山村,这下他们得昧下多少啊,这事儿咋不是咱们村的!”

“欸,你们知道吗?负责这事儿的是秦锋和他夫郎,这下他们可有名了。”

“你说......他们俩自打成亲到了一块儿,咱咋都变得这么厉害了呢?”

“是啊,你瞅瞅人家现在日子过的,咱想都不敢想。”

“我舅舅是黑山村的,我这就投奔他去!”

黑山村人乍一听说朝廷要请他们帮忙蒸馒头,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他们比别的村更激动,村里吵吵嚷嚷像天天有大集似的。

但身为当事人的柳柏和秦锋却没什么欣喜的感觉,因为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后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稍有差池,他们可能就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回到黑山村后,他们连夜和姜鱼又算了一笔账。

一口锅一天不停的蒸,可以蒸出八笼,也就是三百二十多个馒头。

如果一天蒸五百笼的话,需要大概六十三口锅,六十三口锅在一天之内同时开火,从早到晚不停。

现下刨去自家和苗姐儿、郑守、秦二叔家的锅,还需要五十一口,换言之,需要再找五十一户人家帮忙一起蒸馒头。

据老赵村长最新的统计,黑山村一共二百三十一户,这五十一户要选哪些人家,是个问题。

人人都想来蒸馒头,谁都知道这是好活儿,因为柳柏事先说了:蒸糠面儿馒头的手艺他免费教给大家,而且每月还给工钱。

要知道,在春秋这样的好时节,家里的汉子到大麦乡帮工,一天的工钱是二十到三十文。但是这样的活计一般十天半个月就干完了,难得能干长,所以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只能赚个两三百文,但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况且在冬天,城里的老爷不愿动工,黑山村人就揽不着活儿,只能在家里待着。这对一些勤快的,想赚钱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整天不干活,心里头发慌。是以,当柳柏提出蒸馒头给工钱的时候,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愿意。

而且......柳柏随后提出,蒸馒头的工钱按月结算,一个月五百文。

这消息一出,黑山村人没一个坐得住。找柳柏报名蒸馒头的人踏破了门槛。从早晨到晚上络绎不绝,甚至有些就等在院门口想着赶紧出结果。

柳柏不好定下人来,老赵村长也是左右为难。

秦锋提议:“不如大家轮流干。”

“嗯?”老赵村长细一想:“你别说,这法子好,这回谁也别怨着谁。”他说着笑起来,笑得黢黑的脸上满是褶子:“柏哥儿,小锋,这回你俩给黑山村立大功了,等帮朝廷蒸完馒头,我跟村里说,你俩百年之后入村祠。”

“不可!”柳柏忙拒道:“自古以来,小哥儿不能进村祠。”别说小哥儿,就是姑娘,也没听说能进祠堂,还是村祠的。

“哈哈哈”老赵村长大笑:“黑山村几百年,也没见得哪个小哥儿如你这般,能帮上朝廷的忙啊。”

“村长,如果真能帮丰德县度过这次难关,那也是大家的功劳,我们哪好意思居功?”

“你俩就别谦虚了,往后黑山村,指望着你俩啊。”老赵村长一脸满意与希冀的看向秦锋:“小锋,我打算将村”

“嗷呜嗷呜”“嗷呜!”

老赵村长话未说完,屋里角落的小老虎突然在笼子里扑腾着嚎叫。不过它叫起来没什么威慑,反倒让人觉得奶凶奶凶的就是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