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村里人见了顾承武都得嘀咕一句避开,毕竟真在战场上杀过人,大家都害怕着。如今有张翠兰在,两妇人才敢朝顾承武那边看过去。
高大的枣红马上,是英姿挺拔面容俊朗的男人,眉宇之间气势果断沉着。
两妇人咂咂舌,对张翠兰道:“你可真是命好,认了这么有出息的干儿子,人又俊还能赚钱,现在儿夫郎也有了,一家团聚和乐,就只差个孙子了。”
说起这,张翠兰也是悲喜交加,战乱时期她没了丈夫和儿子,谁知道老天又给她找了个孝顺的,说来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云哥儿这才来多久,孙子是迟早的事嘛。”张翠兰知道江云身子不好,从不提生孩子的事。
几人聊天,江云听到关于自己的话题,眼里都是茫然。
生孩子要怎么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吗?江云哪懂这些,更不敢现在问,怕显得自己太笨拙。
牛车旁并驾齐驱的顾承武一字不落听到,握住缰绳的手紧了几分,他看向车上的小夫郎,却只看见什么也不懂的小夫郎支着下巴昏昏欲睡,晨风撩起他鬓边碎发。
昨夜握了一夜的手无人知晓,顾承武将它当作秘密藏在心里,直到中年儿孙满堂。
第26章
足足两大筐子菜, 看着多,其实不值几个钱。大历朝新政改革,乡镇贩夫走卒两千钱以下的买卖无需缴纳市金, 和顾承武打猎所缴的山税又不同。
早市是人流最多的时候,宽阔的大道挤的水泄不通,多是来买菜的妇人夫郎们。
张翠兰和江云紧赶慢赶还是晚来一步,好位置被别人占了, 娘俩只能找颗大树地下蹲着。把挖好的野菜倒在地上,张翠兰不知从哪弄来清水, 手指撒些在上面,看上去像是早上才摘的,青翠欲滴瞧着脆生。
江云没想到这茬,看着张翠兰眼里多了些佩服。
张翠兰把野菜按捆摆放好,道:“这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你以后慢慢就懂了。”战乱刚结束那几年, 张翠兰为了谋生,没少挖野菜拿出去。眼下日子好了, 曾经的苦日子就不想提起了。
江云乖乖点头默默记在心里, 别人说什么他都听着。
来来往往的人,只有顾家的菜摊子没人驻足,旁边卖小白菜的妇人早就收摊了。日头上来, 顾承武一直在铁匠铺忙活。
看着无人问津的野菜, 江云难免失落。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翠兰左顾右盼,一有人走进就开始高声吆喝:“瞧瞧野菜,刚摘的新鲜野菜,便宜卖了。”
大约是张翠兰的太热情, 江云一贯怯懦胆小的性子也被影响,跟着小声开口招呼:“三文钱一捆、不贵,婶子看看吧。”
路过的一个白发佝偻老妇最终停下脚步,张开干瘪的嘴问价钱:“真只要三文?”问价时,老妇人神色试探小心。
张翠兰面上带着和善的笑,道:“都是些农家乡下采的,不值几个钱,放桌子上也是一道菜不是?”
三文钱确实不算贵了,以大历朝的物价,同量的白菜芥菜,定价五文小贩都嫌不赚。
老夫人摸了摸兜里,犹豫了一下道:“行,给我来两把。”
她颤颤巍巍从衣袖间取出一个布袋,内里还裹了三层草壳子,最后摊开才是十个铜板。
张翠兰收下六文钱,江云有眼力见顺势拿起两捆野菜,她一摸便知野菜比昨夜商量的分量还多,不用说也知道怎么回事。
张翠兰默默叹口气没说什么,都是讨生活的,不容易。
江云抿着唇眼帘轻眨,刚才捆菜的时候他故意多捆了些,交出去的时候紧张的手心冒汗,生怕被张翠兰发现,还偷偷撇了眼张翠兰才放心。
一上午的时间,张翠兰吆喝声不断,江云也很有眼色跟着小声喊价。两人配合下来,总算是把菜全部卖完。
别看菜量那么多,卖完也才三十文。三十文对于顾承武来说不值什么,对于江云来说是异常珍贵的。
看着手里碰撞发出响声的铜板,江云心里填满了喜悦。
张翠兰也开心的不行,这三十文比在镇上老爷家里做工赚的三百文还开心。
“娘,钱、给你。”江云乖乖把赚的钱交出去,不敢私藏。村里都是这样,家里女子小哥儿的钱都是要交给婆母或者长辈的,要是不交被知道了,骂一顿都是轻的。
张翠兰顿了一下,笑了笑把江云的手推回去,道:“这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你自己收着,娘身上也不缺钱。”
她又不是那种尖酸刻薄的婆母,再说武小子每次拿了月钱都会给她交一两,她总不能连儿夫郎的辛苦钱都要。
江云捏着铜板良久,暗自湿了眼眶,顾家都是好人,他一定是花光了所有运气,才会遇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