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医生和他的消防员男友(177)

熟悉的声音,唤回了林尔善的意识:这是院长的声音!是了,我不是鬼,是他的牛马……不对,是他的医生呢!

林尔善摸摸身上的白大褂,万蚁噬心的不适感终于消散,控制住自己的恐怖念头也渐渐远去。

林尔善找回了身体的支配权,从口袋里掏出透明袋密封的手机,职工群里有条新消息,是一串视频链接。

广播里,院长说:“新冠肺炎特效药发布会马上开始,请大家按时参会!发布会马上开始,请大家按时参会!”

第82章 我的爱人等了我很久。

本次发布会由司芩主讲,从作用机制、研发过程、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介绍了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先可苏,一种作用于特定靶点、干扰RNA复制的抗病毒药物。

全国所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尽数参会,各位专家同道一边认真听会,一边在弹幕里提出疑问,司芩实验室的研究员在直播间为大家答疑解惑。

而在发布会上,也有记者现场提问:“请问司博士,通常来说,一种新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2-3年的时间,而先可苏的问世,竟然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老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这种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的有保障吗?”

司芩面不改色,字正腔圆:“首先,不要偷换概念。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中间还需要多阶段的临床试验。而现在,先可苏只是完成了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没有正式上市。第二,先可苏的立项和研发,从六年前我读博时就开始了,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没有必要从时间上提出质疑。”

“既然六年前就已经立项,为什么中间中断了研究,等新冠病毒进入大众视野,才重新捡起来呢?莫非是司博士中途发现这种药不可靠,叫停了研究,现在被迫重启?那这是否意味着该药仍然存在漏洞呢?”

“首先,你脑补过度。暂停项目,是因为我手头上课题太多,精力有限,再加上冠状病毒感染取材有难度,所以读博阶段把重心放在另一个项目上。但是我对抗病毒药兴趣很大,这几年一直在跟进,实验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临门一脚。新冠病毒问世以后,我用新的样本过了一遍实验,路径已经很完善了,所以过程走得很快。”

“原来如此。那么这种药物对人体真的安全吗?毕竟人体细胞也有RNA复制的过程,药物会不会损伤自体细胞、造成严重后果呢?”

“你刚才有认真听吗?先可苏针对的不是RNA本身,而是诱导病毒RNA增殖的调控因子。这种因子只存在于新型冠状病毒和MERS病毒,人体中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先可苏对人类是很安全的了?”

“话不说绝对,任何药物都通过肝肾代谢,都有肝肾损伤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未知的、个体化的不良反应。”司芩说,“我在10天之前出现症状、确诊新冠感染,7天之前药物研发成功,我是第一个服用的人。之后的每一天都规律服药,每一天都抽血化验肝肾功、电解质等指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是自我感觉嗅觉较前欠灵敏,唾液有金属口感。我推测,这是因为先可苏在呼吸道体.液中浓度较高,产生的副作用,但是我可以接受。”

“司博士,您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吗!那您的症状和未服药的患者相比,有什么差异吗?”

“咳嗽依然很严重,我上台之前喝了一整瓶止咳糖浆,现在也在忍耐。但是咳痰明显较少,因为肺内渗出较少,请看我高热时拍摄的胸部CT。”

高热期是炎症反应的高峰期,而司芩的胸片,比大多数感染者的“白肺”要透亮很多。况且司芩是免疫功能活跃的青年女性,对新型冠状病毒理应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现在看来,炎症反应造成的液体渗出比想象中要轻很多,可见药物的作用。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因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别说参会的医护人员,就算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民众,也有了一定的阅片技术,都知道肺上越白、病变越重。司芩的明显属于轻症感染,如果是药物的作用,那大家就有救了。

记者的语调高亢了几分,明显是打消了怀疑、燃起了希望:“司博士,您带病研究,实在是辛苦了!请您咳嗽吧,我们都不会介意的!毕竟忍耐咳嗽是很难受的。”

“不是难受,是根本无法忍耐。那我咳了,咳咳咳。”司芩偏过脸咳了几声,顺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临床试验全凭自愿,并且有偿。被试者不仅能得到一定数额的人民币作为报酬,如果试验顺利的话,还能得到一条命。呼吁大家踊跃参与先可苏的临床试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