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殿下的在逃青梅(287)

苏韵卿愈发费解,想不通的陈年旧事也就不再问了。

回到翔云阁,书桌上放了个纸鸢,上面画的竟然是——苏韵卿!

一旁有个字条:“想我时且把纸鸢放飞,它能越过山峦替你与我对望,不必言谢。”

苏韵卿眉目扭曲,伸手去拿纸鸢,下面又见一手书的小册子。

她随手翻开,扉页上一行大字:讨好母上三十六计;再一翻内里竟然是连环画,每页一个场景,萧郁蘅倒是把苏韵卿画得惟妙惟肖,但那些厚颜无耻的奉承行止,她才不要做!

“萧郁蘅,你等着!”

第121章 定局

盛安十四年元月廿一, 红梅满园,霜雪初散,霁风和畅。

苏韵卿陪舒凌在清漪园赏梅, 紫衣官袍外披着雪白的狐裘,在茫茫天地间格外耀眼。

“苗苗过几日班师回朝, 迎候大军凯旋的仪仗,苏卿可办妥了?”舒凌长身立在红梅下, 折了一枝在手。

“陛下放心, 臣皆已操办妥帖, 一应流程文武百官亦然操练过。”苏韵卿恭敬规矩的温声回应。

“苏相办事素来牢靠。”身侧伴驾的宋知芮浅笑着夸赞。

“那是你这先生教得好。”舒凌随手将那红梅递给了宋知芮,哂笑着嗔怪:

“她能如此听你的话,朕倒是有些意外。想来她这一身反骨,都是冲朕一人来的。”

宋知芮微微颔首, 接过红梅握着, 敛眸低语:“陛下折煞臣了。”

苏韵卿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悄然与二人错开了距离, 转眸独赏芳华,盘算着临走时折些未开的梅枝, 等萧郁蘅回来便送去她房中,添一抹热闹。

红梅花也是要的,正好做胭脂。

沙场风吹日晒, 萧郁蘅的肌肤怕是受了不少磋磨, 要好生养着的。

“苏旻和萧卓也快回来了,东北高戎的战局很快就要收关,苏卿届时出京迎一迎如何?”舒凌眉眼含笑的望着苏韵卿, 温声提议。

“陛下, 国朝无有中书令出迎将官的先例。”苏韵卿转瞬冷了脸。

“才得了夸赞就蹬鼻子上脸?这是朕的命令, 你想抗旨?”舒凌话音里仿佛带了刀子。

“陛下恕罪,臣不愿。”苏韵卿固执的回绝了。

“苏相或该去一次,你姑母为你准备了惊喜。”宋知芮眼见这局势又要剑拔弩张,赶紧出言调停。

这一年多来,她已记不得见了多少次母女对峙的冷硬场面,每次都得及时出来灭火,早就应对的游刃有余了。

“芷兰的仇一日未报,臣一日不见靖王府的人。”

苏韵卿怄起气来,偏头别过了视线,说什么不肯服软,连宋知芮的面子也不给。

“回宫去,孝经三百遍,好生反省。若想不明白,抄上三千遍。”舒凌愤然拂袖离去,赌气地吩咐:

“宋卿,你陪朕逛园子。红鸾,给朕把和音抱来,大活人不如个猫。”

苏韵卿的后槽牙咬得咯咯作响,甩甩袖子与人背道而驰,一路摧梅折枝。

都是二十三岁的人了,舒凌却日日罚她抄三岁稚子发蒙所用的文字,令她的自尊心深受打击。

而萧郁蘅当时胡闹,给猫取个不该取的名字,更令她恨得牙痒痒,却也无处发泄。

二月初二,春风隽柔,柳枝纤软,燕子轻喃,桃杏芬芳。

京城正南门外,清水泼街,扬鞭净路,彩旗招展,文武百官夹道相迎,鼓乐笙歌不绝于耳。

一袭紫衣傲然立于百官之前,与一白发老臣并肩一处,凝眸望着远处的官道,尽皆是满眼的期待。

“苏相这仪仗操办的甚是得体,扬我国威,后生可畏啊。”侍中刘培望着旌旗招展,由心而生出一声感叹。

“刘公谬赞,是万千将士挥洒热血,马革裹尸,才让国朝疆土辽阔,无人敢轻易来犯。他们才是国朝的脊梁,百姓的血肉长城。”苏韵卿眼尾含笑的回应着,灼灼目光望眼欲穿。

整齐铿锵的哒哒马蹄和甲胄碰撞的声响由远及近,晨起朝阳洒落在他们的盔甲上,散射出柔暖的光晕来。

苏韵卿瞧见领头的那一袭明媚飒爽的英姿,嘴角都要勾到了耳畔。

“臣等恭迎燕国公主殿下,楚大将军得胜还朝!”苏韵卿长揖一礼,垂下的眸子里满是藏都藏不下的欢喜。

“多谢苏相、刘公出城相迎,谢过诸位。”萧郁蘅微微抱拳,桃花眼弯成了两道小月牙。

若非见了苏韵卿的身后满是整肃的朝臣,萧郁蘅定要窜下马背,直接给人一个飞扑的相拥。

而今,她只能故作矜持的享受着被百官迎入王都的殊荣,视线却一直游走在苏韵卿的眉眼之间,翕动的嘴角潜藏了道不尽的思念悸动。

二人四目相对的刹那,如冰河消融,似百花盛放,春日的明媚,仿佛在那一眼中达到了巅峰。

上一篇:上司是个社死职业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