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秦皇叔(18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作为一个法家,韩非的很多理论,只有在秦国,才有机会一一实现。根据师弟李斯透露的内部消息,由于秦王直接管辖的疆域不断地扩张,早已超越了任何一个诸侯直属的土地,曾经的官制、律法等等都不太适用了。秦国正在筹划改革,要开创万世之先河,韩非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加入这份事业的。然而作为韩国的公子,他又迫切渴望保住韩国,与想要横扫六国的秦王政政见不和,这些日子,他们已经数次争论,都想说服对方。

但不管怎么样,韩非对秦王政的印象已经改观了。这位年轻的君王,是师弟李斯的贵人,也是他的进退两难。

秦王政带着赵琨和韩非一起登上观星楼,站在高处,只见以章台宫为中心,各处宫殿、王城、内城、外城的灯火次第亮起,稠密如天上星河环绕。

从暮色朦胧,到万家灯火的场面太过震撼,韩非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却听见赵琨说:“韩公子非就不想点几盏灯,加入这繁华夜景吗?”

第113章 一唱一和

秦王政展了展堆叠的广袖,跟赵琨配合,一唱一和道:“寡人看了韩公子非的新作,治国理念甚是精妙,但仅仅是书面文章,具体实行起来,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公子就不想亲手实现自己的志向吗?”

韩非苦笑,他当然想、非常想。他在韩国可不曾被君王这般重视过。秦国的变法,无论是商君(商鞅)的魄力和手段,还是秦孝公的无限信任、无条件支持,都是韩国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就算他可以当第二个商君,韩王对他的信任也不可能达到足以成事的程度。除了秦王政,再没有任何一位诸侯,能实现他以法治国的理念。

但他肩负的责任……

韩非微微垂着眼,沉默地立在那,仿佛对赵琨的话置若罔闻。好半天,才幽幽开口:“我心匪石,不可、可转也。”我的心并非圆卵石,不可随便反转,改变立场。

关键时刻,韩非口吃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忽然有点厌弃自己。每次开口,总是惹人嘲笑。韩国的宫廷筵席,公卿百官三三两两,觥筹交错,讲些奇闻异事、诙谐的笑话来活跃气氛。他永远插不上话,也融不进去。每逢上朝,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要向韩王献策,大王却总是不耐烦地挥手打断,“敢不敢把舌头捋直了再来说话?”

就像无数次一样,这次跟秦王政的会面,终究是搞砸了吧?秦王政也知道他言语不顺了。一个因为说不上话,总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著书立说的结巴。

抬眸看去,秦王政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只说:“不要这么快拒绝。水上乐园还没游遍吧?秦岭风光也是一绝,让小叔父陪你多玩几天。”

赵琨立即表态:“没问题,若论吃喝玩乐,微臣可是咸阳第二。”

韩非的喉结动了动,一时间没说话。多年的委屈涌上心头,眼中渐渐泛起水雾,模糊了远处灯影的轮廓。赵琨似乎从来就没注意到他的口吃,秦王政显然也不在意他的缺陷。叔侄俩还在随意聊天。

“那谁是第一?”

“咳,或许还在他娘亲的肚子里,没生出来?”

秦王政和赵琨相视一笑。韩非的身上一种岁月洗练过的雍容矜贵气质,也有隐秘的自卑。他的思想自成体系,然而一直没有得到韩王的重用,所以跟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历练上来的李斯相比,韩非的办事能力存在缺失,但只要给他一个机会积累经验,他会快速成长起来。至于可以成长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够超越李斯,现在还不好断定。

尽管李斯曾经谦虚地对秦王政说,他的学识比不上师兄韩非。但学识这种东西,不代表治理国家的能力,所以秦王政从未因此看轻李斯,反倒更加欣赏李斯。

秦王政的身姿在料峭的寒风中昂然挺立如苍松,他突兀地提问:“南阳曾经是韩国的土地,不知那里的百姓是否怀念故国呢?

韩非毫不犹豫:“当然。他们依然以韩、韩人自居。”

正中下怀,秦王政狡黠地说:“韩公子非,南阳郡与韩国相邻,寡人与你打个赌,就赌民心所向。两年之内,如果有上万的百姓自发地逃离韩国,迁入南阳郡,加入秦国的户籍。你就输了。假如事实相反,南阳的百姓仍以韩人自称,心念故国,甚至逃入韩国,就算寡人输。输的人要答应赢的人一件事。”

韩非在心中暗骂:奸诈,不参与打赌,仿佛默认了韩王不是民心所向。而且这个赌注,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他点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赵琨:又一个被套牢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