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454)

凌一母女在王家住下也不能白住,余三妹肚子月份大了,愈发不方便干活,虽说有的妇人生孩子时都在田间地里干活,好似不讲究不碍事,但其实大家心里门儿清,能在怀孕时都被家人催着干活的,在家中地位可想而知。

江氏已经帮着余三妹去做饭洗衣了,凌一也不闲着,去到王家后院把柴火给劈了垒好。

等王家人回来看到整洁的家,再听余三妹给江氏母女说情,便没那么不高兴了。

不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晚上吃饭凌一母女都没法上桌,两人端着碗在灶台面前喝了两碗清汤寡水的粥。

晚上收拾碗筷的时候,王家人还拐弯抹角地催促凌一母女多干点活,不能白吃白住。

江氏脸上赔着笑,心里滴着血。

余三妹叹气,帮着江氏说了几句话,结果被自家公婆训了几句,说这家又不是她做主,作甚要接济一些非亲非故的人。

能言善辩又嘴上不*饶人的江氏难得地不说话了,凌一那张嘴更是放不出一个屁来,晚上两母女挤在王家小娃睡的小床上,迟迟闭不上眼睡觉。

从前和凌一挤在一张床上的除了夏风就是小小,那个凌一记忆里小小一个的孩子,在她离开后应该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现如今,凌一反倒成了个十几岁的孩子,躲在江氏的庇护下,跟随江氏一起寄人篱下。

夜里凌一睡不着,江氏也睡不着,此时正是夏初,一天天热起来,晚上闷热,又不像盛夏那样热个痛快,闷热的天气里,有人闷在被子里哭。

江氏以为自己掩藏得很好,殊不知,耳聪目明的凌一被吵得睡不着觉。

一双手攥着五两银子塞到江氏手上,凌一的声音在夜里很清晰,又不至于被隔壁的人听见:“娘,我有钱。”

江氏吓一跳,摸到了凌一递过来的银子,五枚银棵子,看大小和分量,约莫五两银子。

乡下人少用银子,多用铜钱,因为银子少说也是一两到几十两不等,相当于揣了几千几万块在身上,谁没事这么干?大多数人都是揣几十枚铜钱零用,平常给地主家做工,为了方便农人们花钱,地主给的也多是铜钱。

乍一下摸到五个银棵子,江氏吓一跳,借着月光仔细一看,还真是银子,赶紧压低声音问:“你这傻丫头,从哪儿捡来的!”

这么多钱,要是失主找上门状告她们偷钱怎么办!

凌一把她在山里救人又送人回县里的事简单说明,其中省略了很多,只说她看见有人就救了,别人感谢她给了五两银子作谢礼。

江氏联想到她们进山找凌一时,在山里看见的三具尸体和破损的马车,对凌一的话信了十分,再加上她认为自己女儿老实本分极少撒谎,遂松了口气。

江氏其实不笨,至少比程二郎聪明多了,她拿到银子,认真叮嘱凌一不要和任何人提起银子和银子的来历,明天她们母女回她娘家一趟,等再回来的时候,就拿着这钱找里正看看村里哪些地和房子可以买,有人问起,就说是找娘家人借的。

凌一点点头,一副全听江氏安排的样子,殊不知,她垫着当枕头的包袱里,还有一百两。

第二天一早,江氏就带着凌一回娘家去了,临走时余三妹来送她们俩,拉着江氏的手很不好意思。

江氏也明白,一个女人作为媳妇在婆家本就尴尬,肯帮她们都算不错了,婆家有意见也正常,谁没事会愿意收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呢。

余三妹有些担心江氏回娘家也会被赶,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多家庭都认为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回娘家不过是探亲,如果携着孩子回家住,那可就少不了要遭受白眼和非议。

事实也和余三妹料想的差不多,江氏母女走了一天的路才抵达江氏的老家七里庄,结果当天晚上江氏就和她爹娘吵了一架,弟弟和弟媳躲在门后偷听,偷摸嫌弃江氏的时候,又被凌一给撞见了。

在娘家住了一晚,江氏母女就像皮球一样又被踢了回来。

因为户籍落在了全安村,再加上江氏在全安村生活了十几年,和在七里庄长大的十几年不同,她更加熟悉全安村的人和事,毕竟童年时期很多记忆也不准确。

回到村里,江氏找到了里正,说明了想买房买地的意图,里正上下打量她,怀疑她能不能拿得出买房的钱,钱的来路又是否正经。

江氏忙说自己回娘家借了点,具体是多少,不好明说。

江氏回娘家的时候,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了,当时还和江氏说了话,导致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江氏回娘家。

本以为她没几天就会被赶回来,没想到还真拿着娘家的钱回来了。

上一篇:误惹姐姐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