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死不肯松口。
卖鱼的老翁也没得办法,集罢的时候还不忘提一嘴:“回去不要忘记与你家儿媳妇说,莫要错过一段好姻缘。”
葛老爹笑笑点头,至于回去后说不说,便由他自已做主。
若是下集再问起,推说儿媳妇不同意,他又能如何,总不会找去家里问真假。
剩几块桂花糕,喜月想着大姐喜欢吃,让成云先回去,她去趟李家。
葛老爹竟也不回去朝镇里走,问过才知想再卖会,一个集仅才卖出去一个玩偶,
孙子这回不想参加院试,一说没希望,二来就是怕花钱。
他和儿媳妇都劝他去试一试,就是见识一番也好,下回能有个经验。
院试是在府里考,过去路费住宿是笔不小的开支。
孙子知道前两次的县试和府试已经花光家中积蓄,说什么也不参加院试。
且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到中秋,还要交一次束脩,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玩偶这种东西不是见天有人买,也是难挣什么钱。
他心中十分发愁,又苦于没赚钱的门路。
喜月也叹赚钱难,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说着话就来到豆腐铺前,李庆有笑着让她们进家去坐,喜月把包好的糕递给他,问大姐可好。
见她不愿意去家,李庆有道一声等等,从铺子后面出去喊宋腊梅出来。
很快宋腊梅过来,近四个月的身子,仍是不显。
看到喜月和欢儿很高兴,出来拉住两人:“家去坐着说话。”
“就是来看看大姐,家里还有活,不进去坐了。”
喜月常来看她,各自问些家中事,俱都安好也不多留。
要走时,李庆有切两块豆腐让她们带回去吃。
他这个姐夫丝毫不吝啬,又给了两个菜瓜。
几块糕换来这些东西,说起来还是自家占便宜,但是一家人又何必论这般清楚?
进大暑,太阳底下已经不能站人,喜月就是再想挣钱,也被杜巧娘拘着在家里,逢集才会去卖糕。
这说起来都是因隔壁村里有个老人家这天去地里做活,中暑气倒在地里,等家人寻过去,已然没了命。
杜巧娘吓的不轻,想到杨应和和宋常贵服徭役在大太阳底下做活,担心不已。
她七个月的身子,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不利索。
再者地里豆子也要打理,喜月便听她的闲在家,早晚去地里做活。
说是闲在家,其实也不闲着,真没什么事还去后园帮宋大爷做活。
成云经常送桃子过来,这桃子可不能白吃。
第63章 巧娘产女
日子匆匆而过,至七月,来桃花村落户满一年。
当初信心万丈能把日子过好,如今的赵春兰只叹那时的自已天真。
丈夫徭役未归,还不知道磋磨成什么样?
木匠生意丝毫不见起色,日子过的勉强能裹腹,她时常生出无奈绝望之感。
翻着田里地瓜藤,她忍不住叹气,不甘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日头升高,捡起扔在地头鸡能吃的草料,放在竹篓里背着朝家去。
阿圆和石头、青成在院门外玩闹,看见她跑着扑上来。
长期不见油水,头发失去光泽,脸上的婴儿肥已经彻底不见,身着打补丁的粗布衣。
打量着闺女,赵春兰心头更是发酸。
“走,回家娘给你煮鸡蛋吃,你跟石头一人一个。”
鸡蛋一文一个,以往她多是攒着换钱,隔三差五才舍得煮一个让两人分着吃。
阿圆听有鸡蛋吃,笑着跟着她回家,还喊着石头有鸡蛋吃了。
石头一走,青成也扭身回院里,缠着杜巧娘:“娘,我也要吃鸡蛋。”
院子刚刚扫好,她放下笤帚,笑道:“晚上给你煮,菜粥已经做好。”
青成便不再闹,吃完饭也不去外面疯玩。
把喜月交代他的话听进心里,就在家守着她。
杜巧娘缝小娃衣裳,他在一边看,还问:“这么小能穿的进去吗?”
对于他的问题,杜巧娘一一耐心回应,也算能解闷,免得一个人待着胡思乱想。
说是一个月的徭役,又都过大半个月,仍是不见他们回来,让人等的心焦。
中元节过去,眼瞅着还有一旬天进八月,等待许久的人终于归家来。
宋常贵和杨应和两人黑瘦许多,胡子拉碴不成个人样。
进院来赵春兰险些不敢认,眼窝发酸泪一下子掉下来:“咋糟践成这样?”
知道媳妇是心疼他,杨应和咧嘴笑,一口白牙更显得脸黢黑:“我这不是回来了,你还哭什么?”
“你什么时候受过这罪?累坏了吧?”
吃不好还要顶着大太阳做体力活,自是累的,杨应和不愿她担心,安慰笑笑:“也没那么累,就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