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允棠这么一说,不仅景容帝觉得饿了,百官肚子也一个个叫了起来。
忙活了半夜又加半天,的确辛苦。
还是皇后想得周到啊。
众人脸上带着感激之色。
景容帝也觉得骄傲不已。
棠儿,果然是他的贤后。
无论何时,都能让他无后顾之忧。
在百官面前,也给他挣足脸面。
握着袁允棠的手,景容帝心中甚是熨烫。
一场宴席,众人吃得满足。
“陛下,灾区传来密函!”
景容帝面色一僵。
酒足饭饱,本该好好歇一顿。
但前去赈灾的官员,却送来加急密函。
怕是灾区出现变故了。
第430章 有价值,就不会轻易被抛弃
因为灾区密函的到来,景容帝只留下几位大臣议事。
其他大臣用过膳之后,纷纷离开了皇宫。
但因为密函的出现,不少大臣面露忧色。
只怕是灾区有变啊。
“诸位爱卿,此事你们有何解决之道?”
勤政殿。
景容帝把密函给了几位大臣看。
被景容帝留下来议事的大臣,都是景容帝信得过的臣子。
在看到赈灾的粮食半路被偷了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因为保存不当,淋了雨,有些发芽了,还有些烂掉了。
整整八万担粮食,现在只剩一万担能到达灾区。
可受灾百姓已经饿了好几天。
且人数过万。
这一万担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陛下,运粮车都有标识,寻常人根本不敢偷窃,怕是有内贼啊。还有那些被雨淋而发芽、发烂的粮食,指不定就是被人偷梁换柱。”
“臣猜测,内贼不止一个,很有可能还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以至于内贼都盯上了赈灾粮,每人都以为只拿一点没事。但他们没想到,拿的人多,就暴露了。”
“陛下,内贼若是一日抓不住,就算重新送赈灾粮去,恐怕也会是一样的下场。”
……
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了,稍微一分析,便猜测到了前因后果。
“可是现在抓内贼,耽误赈灾不说,灾区的百姓饿久了,说不定会暴动。”
晟儿人虽然小,但看得更远。
人吃不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一旦百姓暴动,后果比赈灾粮被盗更可怕。
几位老臣何尝不知先抓内贼,再赈灾的后果。
可是不这么做,再多粮食也不够。
只要内贼还在,灾区就是个无底洞。
“晟儿,你可有解决之策?”
自已的儿子,自已了解。
景容帝相信晟儿不是只会提出问题,却不会解决问题之人。
他倒是有个应对之策,还是从棠儿管理后宫的办法中学来的。
就是不知道,跟晟儿的办法是不是一样。
“回父皇,晟儿的确有一计,只是法子比较损。”
晟儿拱手。
其余几位大臣也很是好奇,小太子小小的脑袋能想出什么妙计。
赈灾,基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小太子的计策能行得通,以后赈灾就不会这么犯愁了。
“说说看。”
景容帝鼓励晟儿大胆开口。
晟儿也没有拿乔,当着所有人的面,娓娓道来。
“父皇、诸位大人,内贼偷窃粮食,无非是有利可图。倘若在赈灾粮上动些手脚,让内贼看不上赈灾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比如,在粮食中加入小石子、砂砾等杂物。这样的粮食,富人甚至是家有余粮之人定然是瞧不上的,但对于饿肚子的灾民来说,却可以救命。”
“让赈灾粮变得无利可图,那些内贼自然不会冒着风险,去偷、去调包。”
晟儿话毕,几位大臣眼睛一亮。
“太子,此计甚妙啊。”
“哈哈哈,难怪您说法子比较损,原来如此。”
“陛下,太子小小年纪就能想出妙招,不愧是陛下钦定的太子啊。”
……
几人满脸喜色。
甚是欣慰看着小太子。
大夏有此储君,不愁兴旺啊。
“不错,就按晟儿说的做。”
景容帝也骄傲地看着晟儿。
不愧是他的的儿子。
想的计策跟他如出一辙。
看来,晟儿也是耳濡目染,从棠儿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还学会用到朝政上了。
不错不错。
晟儿的这份心性和观察力,很优秀。
比当年的他,更甚。
大夏有晟儿当太子,他很骄傲。
同时被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晟儿哪怕再稳重,此刻也有些不好意思。
耳朵尖尖还有些发烫。
“父皇,运送赈灾粮,只是赈灾的其中一步。”
“如何发放赈灾粮,也不可忽视。”
害羞归害羞,但涉及百姓,晟儿还是顶着几双灼热的眼睛,硬着头皮继续说出自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