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昊风阴仄仄的声音紧随袁奕山后。
哗啦——
袁家父子的话一出,带头质疑太子年纪的几位文臣惶恐下跪。
该死的袁家父子,都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喜欢给人“戴帽子”。
简直无法无天!
不就是仗着国丈、国舅的身份嘛。
可恶!
有了外祖和舅舅的声援,晟儿腰背板正。
昂着下巴,得意扫视群臣。
景容帝也昂着下巴,眼睛微眯,巡视群臣。
父子俩同款眼神压迫。
跪地的几个文臣磕头更用力了。
整个金銮殿,砰砰砰的磕头声和求饶声,交错起伏。
“罢了,朕相信你们也是无心之失。”
“但同样的事,朕不希望再有下次。”
“晟儿是大夏的太子,太子听政,名正言顺,谁若是再有非议,那就是对朕和太子不满。”
景容帝眼底的笑意消失。
只剩下冷冷的威严。
“是,陛下。”
磕头求饶的几人,额头都磕破出血了。
血珠顺着额头,滑落眼睛,几人都不敢擦拭。
训斥完几个刺头,景容帝这才开始让大臣们依次进谏。
早朝正式开始。
晟儿目光灼灼看着父皇。
原来这就是皇威!
学到了。
果然还是要亲眼看到,才能更深刻明白父皇所教的帝王之道。
一个时辰的早朝下来,晟儿收获颇丰。
“晟儿,后日的丰收节,你也随朕去。”
下了早朝,景容帝带着晟儿回勤政殿处理奏折。
有了今日早朝这么一出,景容帝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晟儿是太子,是大夏未来帝王。
跟他一样,是天下之主。
君主做事,哪里轮得到臣子指指点点?
今日袁昊风说得没错。
有些大臣的野心养大了,都想做他这个皇帝的主了。
哼。
他是大夏的帝王,带着大夏的储君出行,天经地义。
谁再敢说三道四,他绝对不轻饶。
“多谢父皇成全,儿臣也想看看百姓们丰收的场景。”
“这些年,大夏在您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您就是大夏的守护神。百姓们见到您,会是何等的喜悦?!”
“儿臣跟在您身旁,也能沾沾光,是儿臣的福气。”
晟儿仰着脑袋,一双眼睛都装满了崇拜。
他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当明君。
当让百姓爱戴的千古一帝!
“哈哈哈,你啊,可不要学你母后和妹妹。”
“油嘴滑舌,可不好。”
景容帝嘴上说着不是,但眼底的笑意都要遮不住了。
晟儿不赞成摇头。
“父皇,儿臣句句是肺腑之言。”
“父皇就是儿臣的榜样,更是儿臣心目中的神。”
“您是知道的,儿臣不轻易夸人。”
晟儿拿着一本尚未批阅的奏折,呈到父皇面前。
“父皇,这才是油嘴滑舌之人。”
今日早朝,不满他旁听的大臣,他都记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他也要送一份“礼”,回报那几个大臣。
第379章 宁愿敌人受伤,也不要自己吃亏
景容帝接过奏折一看。
就是很寻常的问安折子而已,这种奏折每日没有十封也有六封。
没什么特别的。
“父皇,您看,写这奏折的人说听闻您龙体不适,担心得几天几夜睡不着。”
“还说愿意用身上的二十斤肉,换取您的龙体安康。还有这,说愿长跪在菩萨面前,替您祈福。”
“这才是油嘴滑舌又虚假,为了拍龙屁,凸显自已忠诚,不惜撒谎。”
晟儿抿唇,很是不屑。
“父皇,太医都说过,一个人若是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绝对熬不过去。这个大臣却还有力气写奏折,由此可见,其说话多虚假。”
“再者,为官者,当替天子解忧,为百姓谋福祉,他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干,就跪在菩萨面前,连菩萨都厌烦他,这种人,怎配为父母官?”
“此奏折行文流畅,背后的官员绝对不是第一次写了。他不为百姓解决实事,天天把心思用在拍龙屁上,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不起朝廷发放的俸禄。”
晟儿毫不客气批评着奏折身后的官员。
其实他之前,也看过不少这样的请安拍龙屁奏折。
他都置之不理。
但谁让今日早朝,有大臣让他不痛快呢。
那他只能拿相关派系的官员来开刀了。
老子犯错,儿子承担。
很公平。
原本对奏折不以为意的景容帝,听了晟儿一席话后,脸上的轻快之色淡了下来。
“晟儿言之有理。”
景容帝在奏折划了一个大大的叉。
还批示若下次再写这种拍马屁的奏折,却不为百姓办事,撤销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