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清安静地等待他的反应。
施粥的人用指腹轻轻按压着令牌上纷繁复杂的花纹,复杂地看着李意清:“於光殿下,我……下官可以相信你吗?”
李意清淡淡地回望他:“反正我就在这里,也不会离开。若是假的,一查便知。再者说,你们知州不正在怀松县吗?等此间事了,我和你们一道去分辨一番。”
她说话的期间,施粥的人一直牢牢地注视着她的视线。
“这样,你瞧可行?”
“……殿下说笑了。下官赵子轩,您叫我子轩就是。”他不着痕迹地躲闪了李意清的视线,转头对身后的士兵示意,“去,拦住。”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士兵不管心中是否情愿,可是在李意清的目光还是老老实实转身,朝闹事的地方挤过去。
一旁的彦文卓率先发现不对劲,走到李意清的身边。
他犹豫了片刻,决定跟从赵子轩的话一道喊“殿下”。
“殿下……”
他甫一开口,李意清就猜到了他会问什么。
“先去那边,我稍后和你解释。”
彦文卓愣了一瞬,才跟了上去。
低低的一声“好”散在风中。
士兵一来,原先推攘拥挤的难民立刻分散开来,畏惧地看着他们手中银光发亮的大刀。
侍女死命地伏在女孩的身上,哭着喊着,“等老爷知道了,你们都讨不了好。”
李意清为了方便,只穿了一件素色布衫,她转头看向彦文卓,“把外套脱下来。”
有难民在人群中浑水摸鱼,趁机撕扯着女孩和侍女的衣裳。
原先阳光明媚的少女衣衫的裙摆被人撕扯成条状,漂漂亮亮。她双手撑在地面,沉默不语。
难民也看到了,他们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只嚷嚷道:“放粮,放粮!”
官府不放粮,这日子是没法活下去的。
原先只是小部分人的呐喊,但是随着赶到的难民越来越多,他们的声势逐渐浩大。
赵子轩和彦文卓嘴唇抖动。
赵子轩下意识去看李意清的反应,可是只看见她清冷的背影。
原来有些人粗布麻衣也可以胜似仙人凌世。
赵子轩一瞬间的晃神,立刻收敛了神色,沉肃道:“不可。”
官府的粮食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虽然危及,但还不是可以开仓放粮的时候。
他身为官府之人,要首先保证官员和士兵能吃的上饭。
被兵戈逼得冷静的众人立刻炸开了锅,他们咒骂着,悲哭着,叹息着……
有老妪顾不得形象,直接坐在地上用手砸地,嚎啕大哭。
“天爷啊,这是要逼着我们去死啊!这可怎么活啊。”
第152章 策马
李意清将彦文卓脱下的外袍盖在了女孩的身上。
女孩哭得并不明显,感觉到身上的衣衫,有些意外地抬眼。
沾着泪珠的眼睫毛微微颤抖,她失焦的眼神落在李意清的身上,似乎意识到了是这个人盖的衣裳,声音低微道:“谢谢。”
李意清微微摇头,转头看向拉扯的两拨人。
赵子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彦文卓望着赵子轩的背影欲言又止。
“谁再上前一步,刀剑无眼。”站在赵子轩身后的侍卫长猛地拔出大刀,铮铮刀光冰寒迫人。
沸腾的难民忽然安静了下来,畏惧地看着刀。
哭喊的老妪低声哀恸,赵子轩的眼底飞快地闪过一抹不忍。
粮仓不能开。
现在西北纷扰不断,东南灾情严重,若是现在就开仓放粮,日后的日子怎么样,都是没有底的。
赵子轩知道自己的想法很残忍,可是难民的性命,确实比不过朝廷命官的性命。
有一个饿了不知道多久的小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伸手去够李意清的衣摆。
他的眼睛蓄着满满一汪水,湿漉漉的。
李意清默了一刻,转头压低声音问赵子轩。
“若是我能在十日内填满粮仓,今日能否开仓放粮?”
赵子轩愣了一瞬。
十日,现在江南四处缺粮,能到哪里筹集。
李意清抿了抿唇,不少富户都会在家中囤积粮食,只是如何说服富户出掉手中多余的粮食,以及如何顺利运到府城,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难点。
赵子轩没有立刻说话,酝酿了半响,轻声道:
“此事,还需要向上面……”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自己停顿了下来。
怀松县的县令下马,新任县令委派还没有下来,此时此刻,怀松县能做主的自然是舒州府的知州,元辞章。
元知州怎么可能不同意李意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