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起初不说话,周碧玉也不追问了,又跑了回去,小声对阿雪和莲花道:“你们多小心点。”
不是周碧玉嚼舌根,是王翠翠这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那时候她夜里让男人留宿,竟然默认男人进周碧玉的房间,若不是周碧玉早有防备,恐怕已经遭了毒手。
事后王翠翠还能笑嘻嘻:“他说了我们姐妹俩一起就多给银子。”
周碧玉甩了她一巴掌,直接搬去了阿雪的铺子。
总之,她绝不会再搭理王翠翠。
赶路途中经过一些小村庄,虽不至于淹没房子,但所有的庄稼都浸在水里,老百姓哭天喊地,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
都是底层老百姓,最是知道其苦,赶路的气氛便有些沉重。
阿雪低垂着脑袋,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铺子。
就算水褪去,铺子恐怕也被泡的不成样子,到时候修缮又要一笔钱。还有家里,就靠近山脚下,恐怕经不起折腾,他们回去之后怕是要面对一堆废墟。
阿雪除了在意家里人,剩下最在意的便是挣钱了,只想攒着手里的银钱,不想花出去。
赶路辛苦,他们便在小村庄落脚,水位磨过膝盖,倒也能找到干爽地方。
拿了铜板与村民换了吃食,几个人坐下慢慢吃恢复体力。就在这时听见一阵马蹄声,阿雪心念微动抬起眼,随后漂亮的眼眸里绽放出光彩。
为首之人身骑白马衣袖飘逸,在看见他们之后直接转了路线直奔他们而来。
阿雪激动的站了起来。
她就说他不会弃百姓于不顾,看,他果然来了!
第64章 第64章
看见谢临安的那一刻,阿雪内心涌起欣喜之情,但又很快熄灭。
谢临安就像是不认识她一样,根本没多看她,只是过来询问灾情的情况。“你们现在原地等,待其他百姓们过来了再一同出发。”
普通百姓对当官的又敬又怕,对谢临安也是一样。卢大富和焦红杏连连点头,等官府的人走了之后还感叹道:“县令爷一表人才啊。”
“还是个好人。”
阿雪低垂着眼眸不说话。
下午时候,镇子上其他百姓陆陆续续赶了过来,还有顽固之人不愿意离开,说什么也要看着水位下去,谢临安让人劝无果,之后他便找了经历过水灾的老者,让他现身说法。
“瞧着水位会慢慢下,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会渗下去,这还是得天晴日头大的情况,如果下雨啊,更没法估计。”
“你在这死守着有什么用?”那老者劝留下的人道,“跟着官府走吧,多少还能被照顾。”
当天黄昏时分,所有人都离开了镇子,前面由谢临安带路,慢吞吞的朝着前路进发。
等到了早就安排好的地方时,阿雪的裤子和鞋都湿透了,其他所有人也都是如此。
天色已晚,夏季的夜晚无风,篝火偶尔被吹一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动。
这里是一处人少的村子,谢临安之前便派人安排好,借用了一处大院子。当然,镇子里百十来号人自然是安排不下的,便让人从衙署拿了帐子,现在天气热,就算露宿在野外也没问题。
房子给那些带孩子的妇人住,若有身体不好的老者也可住一间,村子里积水不多,又都引了出去,只是地面泥泞罢了。村子口有老井,大可以打水喝,至于吃食,也可以和村民那里买,附近野菜也不少,怎么都不会饿肚子。
不止如此,官府还弄了个粥棚,从附近采买两大袋子米,熬了浓稠的粥给大家喝。
原本背井离乡的百姓们处于惶恐和迷茫之中,端着热乎乎的一碗粥,望着上面熬的微黄的米油,突然觉得这道坎也不是过不去。
阿雪缓慢的喝粥,大抵是从昨晚开始到现在也没怎么吃东西,喝白粥都觉得无比的美味。
她眼睛悄悄往东南方向移,看见远离人群的帐子旁,谢临安和赵友成他们也在喝粥。
之前那些不相信官府会救人的百姓如今说不出反驳的话。人家高高在上的县令爷和他们同吃同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赵友成喝完一碗粥,啧啧两声。“没想到侯府世子也这般能吃苦。”
若不是跑了一天太累了,赵友成是决计不会只喝粥的。他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就算在府里被关禁闭,也得四个菜送进来,谢临安就更不用说了,小时候就进宫当太子伴读,同太子一起吃住,享受全天下最好的东西。
他竟然能只喝一碗粥,而且慢条斯理的细细品味?
认识谢临安这么久,赵友成发现自己好像并未真正了解这个朋友。
“不够还有,”谢临安声音淡淡的,“你也可以自己过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