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大虞国内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闻家出,大虞稳。
然而时间越久,这皇家对于闻家军的忌惮便越深。
百姓只知闻大将军,却不知虞王。
这对于帝王来说就像是心口的一根刺,日日提醒着他,对方手握十万大军,功高盖主,若是振臂一呼,这王朝必将改名。
尤其在闻鹤行接到皇上派人宣告的圣旨,上面写着让她速速回朝。可对于闻鹤行来说,此时正是与敌国大战的紧要时期,她怎么能离开。
于是她便写了一封信,认错与拒绝一并写在了信里,更是说道等来日大胜敌军,再负荆请罪。
这样的信并不能打动皇上,反而使他的猜忌更深。
“陛下,闻鹤行今天能拒绝您的圣旨,明天就敢带领大军直攻京城。”
“李丞相的话不无道理,陛下。闻鹤行竟然敢无视您的旨意,可见她对于皇家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早晚会出事的。”
虞王脸色一沉,将那封信直接扔到了地上。
“闻鹤行好大的胆子!”
这时,李丞相使了个眼色,立马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臣有本奏。”
“说。”
“微臣怀疑,闻将军私下与敌国有来往,这是其中一部分的书信,字迹与闻将军一般无二。”
此话一出,殿中哗然。
“岂有此理!”虞王大怒,“李卿,朕令你彻查此事,若情况属实,便将闻鹤行抓回来受审!”
李丞相见计谋得逞,连忙应道:“微臣领旨。”
-
十二月,寒冬凛冽。
与敌国本就生活在温度更低的冬日相比,虞国大部分将士都是生活在暖冬里,所以对于这样的低温也觉得十分难熬。
而闻鹤行想要的粮草和物资也迟迟未到。
运城不仅有数十万将士,还有超过五万的百姓,这些都是需要资源生存的。
可连日的战事早已消耗了城内的物资,如果支援迟迟未到,她们将会被困死在这里。
副将罗钰快步走进来,“将军,两城都说需要的物资太多,一时半会筹集不到那么多,让我们再等等。”
辛琰是个暴脾气,立马发火:“怎么等?我们这将士和百姓都快饿死冷死了!这仗还打不打!”
闻鹤行眉尖一拧,“再去催,另外统计一下我们现有的物资能够支撑多久,惠国的进攻就在这两天,若是再没有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是!”罗钰领了命令离开。
这样的事无法隐藏多久,百姓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消息,一个个围在将军府外闹,说不想死。
闻鹤行一边让人去查消息泄露的来源,一边去安抚百姓,将府里的粮食都拿出大半。
只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若军心也跟着动摇,那就是惠国的可乘之机。
果不其然,过了两日,惠国带领一万大军来犯。
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难,牺牲了无数士兵后才守住了运城。
但伤员的增加对于城内的医疗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很多草药也开始缺乏。
于是闻鹤行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去要粮草物资,而城内便让罗钰和辛琰守着。
可这个消息早就被手下一个校尉透露了出去,一场夜间围杀也早就准备好了。
闻鹤行不知道的是,粮草物资断绝本就是李丞相的意思,再往上便是皇上的意思。闻家军所带来的忌惮,是朝中文臣心中大患。
这场围杀一共派出了五千精兵,而闻鹤行也不过带了五百骑兵出行。
山谷之中,利箭射出。
本以为是惠国派兵偷袭,可当闻鹤行认出那特殊的箭簇,才知道那是自己人。
她拼尽全力杀出去,就为了问一句为什么。
山头之上站着的便是滨城守城将军侯兴文,他大声斥道:“闻鹤行,你与惠国私通往来的证据如今已经查明,陛下命令我等将叛贼就地格杀!”
闻鹤行震惊地开口:“怎么可能,我何时与……”
转念间,她便已经想明白,这是栽赃,也是陷害,为的就是将她和闻家军都铲除。
那这人选便也只有李丞相为首的文臣,他们一向主和,宁愿割地赔款也不想打仗,与她们武将经常起冲突。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政治上的观点不合竟然就要将她们置于死地。
愤怒充斥在闻鹤行心头,她和无数将士在这边境守城,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片刻懈怠,也未曾享过一天福,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身后是大虞的土地,有无数大虞子民需要她们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