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杨义对视一眼,装出正经模样三人一起入了院子。
莫家院子不大,这个时辰处处都是人,他们一进门,就有婶婶嫂子,叔叔伯伯跟他们打招呼,热情的不得了。
大家伙不认识杨忠杨义,只知道是莫大山的朋友,便当自己人来对待,一顿搬搬抬抬的活计少不了,忙着忙着就到了午时。
午饭有肉有菜,这是莫大山特意交代过的,一则为了感谢,二则也是想多听几句好话,大家伙吃饱喝足,得了好处,干起活来自然更积极有劲。
毕竟莫大山一辈子就打算成一次亲,风风光光就别想了,只希望能顺顺利利不出岔子。
“阿忠阿义,你们吃快点,吃完来我屋洗洗换身衣裳,未时正跟我出门接新娘子。”
莫大山快速吃完最后一口饭,叮嘱杨家兄弟,自己则急哄哄朝房间走去。
石柱村离杨柳村还是有点路程的,大喜的日子,提前过去等待总比迟到强,若路上遇到突发事情,也能有时间缓冲处理,不会耽误拜堂的时辰。
“别磨蹭,咱们早去早回。”
“知道了,大山哥你先收拾,我们兄弟扒拉完最后几口饭就过去。”
杨义迅速扫了桌面一眼,又看看碗里的饭,赶忙多扒拉两口,回完话就不理莫大山了,专心吃饭,杨忠全程连头都没抬,也不应声。
莫大山见状嘴角微抽,只小声嘀咕一句“几百年没吃过饭”,便摇摇头走人了。
杨家只剩下兄弟两个,家里没人做饭,平日里不是在衙门大厨房凑活,就是吃干粮,偶尔得闲,才跟其他衙差吃一顿酒楼打打牙祭。
过年期间邻镇出了一桩杀人案件,他们兄弟因为武功好跟着大人查案,一查就是两个月,已经许久没能正儿八经吃一顿饭了,天天啃干粮,喝凉水,案子一结束,人都瘦了十斤,嘴巴都能淡出鸟来。
好不容易忙完,一天未歇又马不停蹄请休过来喝莫大山的喜酒,帮忙干活,好不容易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没吃十分饱还真不想下桌呢!
不过,他们能得县令大人重用就说明不是那等轻重不分之人,正事要紧,莫大山回房没一会儿他们也跟着过去了。
房间算不上宽敞,三个大男人在里头着实显得有些拥挤了。
“大山哥,你这喜房是不是小了点,还好我们兄弟不住这,三个人根本住不开。”
杨忠有点嫌弃,张嘴就叭叭。
“靠,这是老子的新房,你们又不是新娘子,住什么住?而且也不看看你们什么身形,猪栏里的猪都没你们长得壮实,我疯了才跟你们住,滚,你离我远点,桌子那边不能换衣服吗?非要跟我挤柜子前,什么毛病啊?”
莫大山生怕他们没轻没重把喜服弄皱,一个劲躲着他俩,杨义还好,一向有眼力见,就杨忠那死出,贱兮兮的,你越嫌弃他,他就越厚脸皮往上贴,不打一顿不老实。
“去去去,大喜的日子,别逼我揍你。”
莫大山瞪眼,看着是真上头了,杨忠这才消停。
三人换好衣裳又拾掇了头发,整的人模狗样的,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莫大山穿好喜服,三人互相检查确认没问题才走出屋门。
他们的身影一出现,在院子里忙活的乡亲们纷纷围上来,好一阵调侃夸赞,喜庆又热闹。
其他准备跟车去杨柳村迎亲的亲友也赶忙停下手里的活,将提前准备好的迎亲礼全部装上车,而周婶作为媒人兼男方长辈此刻已等候在门口,前前后后张罗,生怕出岔子。
未时正刻一到,锣鼓唢呐声响,迎亲队伍便出发了。
小孩子好热闹,不顾大人的阻拦一溜烟跟在迎亲队伍后面跑,嘴里唱着喜庆的童谣,欢声笑语不断。
大人们闲来无事,也爱凑热闹,不过他们沉稳些,只在路边瞧着,跟一段路便停了,三三两两成团,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
“大山,恭喜恭喜啊!”
“大山哥,恭贺大喜,三年抱两……”
“哈哈哈哈哈……”
“多谢大家伙,有空都去吃酒啊!”
一路上贺喜声不断,有些人莫大山都不认得,但也和和气气应承,还招呼杨忠杨义两兄弟挨个发喜糖,两兄弟忙的不可开交,到最后干脆不讲究了,手里随便抓起一把糖就来个“天女散花”,撒的人开心,捡的人也高兴,如此情状一直持续到队伍离开石柱村才消停,准备好的喜糖也去了一半。
“大山哥,你们村的人真热情啊!还好我留了个心眼没将糖撒完,不然到了杨柳村啥也没有,人家该说你这个新姑爷抠门了。”
杨忠嘿嘿笑,随手剥颗糖塞嘴里,那股香甜气息瞬间便在他的口中弥漫开来,“甜,真甜,买的哪家糖啊?等我成亲也买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