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周婶领着五六个同村婶子忙活一整天,终于将糍粑、喜糕做好了。
二月初六,喜房布置,迎亲队,掌勺大厨,桌椅台凳通通准备就绪,周婶还带着人挨家挨户发喜糖糍粑,提醒受邀宾客按时到场吃喜宴。
二月初七婚礼前夕,在莫大山的张罗下,食材一车又一车往回拉,且无论他走到哪里,遇到谁,都会热情的同他道喜,仿佛整个石柱村都沉浸在喜庆之中。
随着婚期越来越近,莫大山坐立难安,事事都想亲力亲为,总担心别人做不好,担心婚礼出纰漏委屈了方柔。
明明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非常顺利,但莫大山就是放心不下,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刻包围着他,侵扰着他。
二月初七晚上,一向好眠的莫大山在意料之中失眠了。
他辗转反侧,只要一闭眼,就仿佛看见身穿大红喜服的方柔面向他走来,那么美丽,一个笑容抛过来,就能令他心跳加速,激动万分。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还会自动形成一些不可描述的画面,甩都甩不掉。
“啊!”
“我怕不是要疯了?”莫大山猛地坐起身,目光往四周转动,没点灯,自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要是被阿柔知道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定然会恼了我,可是我控制不住啊!”
“怎么办,怎么办?丑时了,再不睡就来不及了,明天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去办,偷懒不得。”
睡不着,状态就好不了,状态不好,会影响婚礼的其他事,容易出现纰漏。
思及此,莫大山又重新躺下去,尽可能逼着自己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实在扛不住睡过去入了眠。
与此同时,杨柳村的方柔也失眠了。
婚仪流程什么的不需要她操心,全程由长辈们操持,她只需要乖乖遵从,做美美的新娘子就行。
可是睡觉之前她看了娘亲送给她的小册子,满脑子都是洞房花烛夜可能出现的场景。
她心中好奇,又有些害怕,毕竟莫大山的身形摆在那里,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想的事多了,脑子里乱糟糟的,如同糊满了浆糊,想不明白,也理不清楚,失眠就成了必然。
迷迷糊糊的,熬至半宿,终于睡过去了。
这一夜,他们俩都没睡好,第二日顶着一双黑眼圈出现在众人面前。
“哟,大山昨夜高兴的睡不着吗?怎么眼圈那么黑?还无精打采的。”
莫大山刚出屋门就有人发现他的不同,当即便出声打趣,其他人闻言笑作一团,纷纷附和。
“是啊!好不容易能娶到媳妇,昨晚高兴过头,险些睁眼到天明。”
大喜的日子,被人打趣几句很正常,莫大山并未放在心上,还就此机会自我打趣一番,引得众人纷纷起哄,喜庆气氛迅速燃起。
“你小子就偷着乐吧!真当我们不晓得你在炫耀吗?”
“就是就是,喜服呢?怎的还不换,我们也想瞧瞧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把莫大山说不会了。
“急什么,这不是还有活需要干吗?准备出门再换。”莫大山无奈回答,喜服就一套,他可不想弄脏咯!
他有自己的理由,然而旁人却不买账,当即便反驳调侃,道:“哟,新郎倌还干什么活,丢给我们干就成。”
随即众人哈哈大笑,莫大山只得打马虎眼,跟他们聊几句话便去忙碌了。
乡里席面摆的就是个脸面,掌勺人的手艺层次不齐,可以不好吃,但不能太寒碜,肉类必不可少。
家中条件好些的,猪肉鸡鸭都安排上,家里条件一般的,就卖猪肉,争取每桌都有肉。
谁家若是以次充好亦或是舍不得上肉菜,定然会被诟病,成为乡邻茶余饭后吐槽的对象。
当然,那些家里条件实在太差没钱办席面的,即便家里有喜事也只是随便搞两桌自家人热闹,不外请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如今战乱停止已一年有余,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村里大部分人手头都比较拮据,能办得起席面的人家屈指可数。
“叔,酉时开正席,你们看着时间准备,中午时候随便搞点吃食,让过来帮忙的人都吃上一口热乎的。”
“哎,好。”
掌勺的大师傅也姓陈,土生土长的石柱村人,大家伙都叫他生叔,听了莫大山的话,生叔痛痛快快应下了。
平日里莫大山就很大方,今日娶妻,大喜事,他更不会吝啬一顿午饭了。
在旁做事的人听到他这话,皆欢喜不已,纷纷道谢,那祝福的话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往外蹦,光听着就让人高兴。
“我今天忙,很多事估摸会顾及不上,劳烦叔叔婶婶,大哥大嫂们帮忙看顾着些,多谢大家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