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丫头,相中哪个了?”
“阿柔啊,差不多差不多得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次数多了,方柔疲于应付,心里多少生出些许厌烦来。
不理人,会被编排没家教,甚至直接到长辈面前告状,理了,往后过得不如意,受罪的还是自己,旁人张嘴就说,却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说起来,她还挺怀念前两年尽情发疯的日子,名声虽然不太好,但发疯过后身心舒畅,简直不要太爽。
可惜现在年纪大了,正是议亲的关键时刻,爹娘和祖母都要求她收敛些,不可胡来,一切等婚事尘埃落定再说。
“希望我未来的夫君别不识好歹,听话点最好,不然还真糟心。”
方柔一边走一边碎碎念,嫁不嫁人她自己倒是不太在意,只是外人也好,身边的至亲也罢,几乎都统一了意见,他们时不时就会拿那些古板的大道理来试图教导她。
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什么不成亲不生孩子的女子这一生都是不完整的,什么万家灯火,不成亲就没有一盏是自己的……
各种各样的理由,方柔都听腻了。
她才十六岁啊!这不是积极相看吗?又不是死鸭子嘴硬非说不嫁人,相看的对象不合适也怪不得她吧?
方柔一路上都被问烦了,脑子里胡思乱想一通,终于到了家门口。
可是,没等她松一口气,抬眼便见院中站着好几个人,眼熟的眼生的都有,当看到与祖母侃侃而谈的眼生妇人时,方柔便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她没有急着进门,而是悄悄躲一旁观察里面的动静。
她的视线一扫而过,一会儿看看满脸兴奋的媒婆,一会儿又看看祖母多变的脸色,瞧得津津有味,直到她目光一转,瞬间就被站在角落的健硕男子所吸引,悄悄打量起这个陌生人来。
男子身量是村里少见的高大,目测八尺有余,面容俊朗严肃,光站在那里就给人满满的压迫感。
他好似对相看没什么兴趣,一副不耐烦的模样频频朝外头看,只有媒人提到他的时候才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笑,露出几分憨态。
方柔躲在门外看了好一会儿,见伯娘端上茶水,又见祖母与媒婆有说有笑很满意的模样不由心生警惕,越发努力竖起耳朵偷听里面的对话。
“大山现在做什么营生?”
方老太打量的目光在莫大山身上转了一圈,满意地点了点头,面露慈爱地继续问:“家里还有什么人?”
“家里养了二十头猪,等下月打算多增十头小的,平日得闲,我还会上山打猎到城里换点银子。”
第3章 打脸了
◎大山的懊悔◎
莫大山有些拘谨,不过一说到自己养的猪,他的声音就不自觉拔高好几个度,好在他还记得自己来方家的目的,也记得媒人的叮嘱,想要说出口的话愣是生生咽了回去。
他抬头看看媒人,斟酌着回道:“三年战乱,现在家中还剩我和妹妹,她今年十二岁了。”
三年战乱,莫大山父子被迫入了英王的军队,一路跟着英王打到京城。
莫父年纪大些,受伤没熬过来,死在了半路,莫大山则凭借自己对战场危险的敏锐以及不要命的勇猛打法捡回一条命,还立了点功劳。
英王登基后,手底下的人都跟着吃了一波福利,权势地位皆上升好几层,可惜莫大山没有遇到一个好上峰,无权无势,自己拼命挣下的军功也被上峰抢走,给了上峰家的草包兄弟,不然依莫大山的军功,少说也能得个千户当当。
功劳被占,上峰那边也容不下他,他不想死,就只能趁上峰还顾不上他,依着规矩领五十两银子,收拾包袱回乡。
“是个苦命的。”
方老太忍不住感叹,同时也想起了自己那苦命的长子和叛逆的次子,二人皆了无音讯,也不知是死是活,想着想着,她的心头不禁涌上一股酸涩。
人至老年,什么事没见过?现在的她只希望一家人都好好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你妹妹今天怎么不跟你一起过来?中午留下来吃个饭再回吧!”
相看了那么多个后生,莫大山最得方老太的心,模样周正,身形高大,他们方家妇孺老幼太弱,就需要一个顶梁柱。
是以她越看越满意,见莫大山反应不算热络,加之第一次见有些话不好说的太明白,便用了留饭这种借口。
不过留饭归留饭,她倒是没想真的留,事未成,遇到懂礼数的人家就必定会推辞,果不其然,她话音刚落,就见莫大山露出诧异神色,犹犹豫豫地说道:“这不好吧?”
莫大山没想到方家人会留他吃中午饭,心里别别扭扭很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