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丽生气道:“那你为什么不吃菜园子里的蒜苗,你可知道,要是在白天被你开了一下门,蒜黄见了光,就会变绿,变绿了还能叫蒜黄吗?”
陆永福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劝说道:“娘,好不容易有赚钱的机会,可不能给搞砸了,你要是实在想吃,等晚上我给你割一点。”
陆永福有些小心地问梁巧丽:“晚上能割点吗?”
梁巧丽说:“还不到手指长度,全割了也不够一顿,咋的,我想给家里赚点钱咋就那么难呢,年底你还想不想还账了。”
妻子的话在理,陆永福也没法反驳,只能劝老娘再耐心等等,到时候一定让她吃个够。
……
还有10天,陆老太太就在陆永福家住满一个月。
梁巧丽担心她趁自己不在家撬开门,干脆不去干活,就在家看着。
陆老太太就说她偷奸耍滑,在陆永福面前说梁巧丽的不是。
但梁巧丽已经跟陆永福算过一笔账。
20箱如果长成了,能收割320斤蒜黄,还能赶在年前收割第二茬,这么多的蒜黄,村长说价格不会低于1毛钱一斤。
有了这些钱,年底村里再分钱,不仅能还清账,还有多余的钱置办年货。
前提就是,保证这批蒜黄能够长成。
如此这般,不管陆老太太如何说梁巧丽,陆永福都笑哈哈地应付过去,还时刻帮忙盯着老娘。
那可是钱啊,哪能让老娘祸害了。
终于等到了陆永安来接陆老太太回家,梁巧丽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可以放下了。
再有两天,就到了村长统一叫大家收割的时间。
村长说了,经过公社跟国营饭店的交涉,品相好的蒜黄价格定价1毛3一斤。
于是,家家户户都在等着这一天。
……
清早。
沈佳乐还在床上没有起来,就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
陆铭丰起身去开门,见是大哥大嫂,让两人进来后关上门。
沈佳乐已经起来穿好衣服,看见周敏一脸平静,陆铭启则是一脸忧愁。
陆铭丰问道:“一大早,出什么事了?”
周敏说:“问你大哥。”
陆铭启皱着眉头对陆铭丰说:“铭丰,二伯母也太过分了,她把奶奶推倒了,奶奶现在躺在床上不能起来。”
陆铭丰叫他细细说来。
原来,今天各家的蒜黄就要收割了。
陆永安家因为没有空房间,刘小翠在自己的房间里放了两个木箱子,又托人找了两个纸箱,盖得严严实实的。
房间里白天有光亮,所以刘小翠都是晚上黑灯瞎火才浇水。
平时连孙子都不让进屋,就担心孩子小不懂事,把纸箱掀开。
今天终于到了可以收割的日子,刘小翠就打开了纸箱。
一声惊叫声把家里的人都吵醒了起来。
家人们过来,看到刘小翠傻坐在地上。
看着儿媳妇抱着孙子过来,刘小翠气愤地指着姜春芳:“我说过多少遍了,叫你把孩子看好,你都当耳旁风了!”
姜春芳一脸懵,不明白婆婆的意思,走近了一看,箱子里的蒜黄明显被人薅了不少,颜色也不是村长所说的嫩黄色,而是绿色。
“娘,这真不是孩子薅的,这些天,我一直看得牢牢的。”
“不是他还能是谁?”
这时,孩子指着出来的陆老太太说:“太太偷吃。”
刘小翠一个眼神飞向陆老太太:“娘,是你动了我的蒜黄?”
陆老太太生气地说:“你们都是一个德行,老三家舍不得给我吃,你们家也这样,我把儿子养这么大,吃你一口蒜黄怎么了。”
刘小翠一听这话,气得脑门充血:“你怎么能这样,在三弟家,他们没跟你说过,没到收割的时间不能打开吗?”
陆永安赶紧劝道说:“还剩下很多,吃一点没什么关系。”
事情已经发生了,说多了也无济于事,好在被薅的不多。
刘小翠把两箱子蒜黄收割完毕,送到村长家。
村长媳妇说她的不是蒜黄。
“怎么就不是蒜黄了,从大蒜瓣里长出来的,我也是按照你说的步骤去做的。”
因为刘小翠是第一个来送货的,没有其他可对比,村长媳妇就带着她到自家种蒜黄的房间里看。
看着房间里的蒜黄都是嫩黄色的,刘小翠傻眼了:“为啥我种的是绿色,你的是黄色?”
村长媳妇说:“它要是绿色的还能叫蒜黄吗?你这指定是被阳光照了。”
刘小翠坚定地说:“不可能,我连浇水的时候都不点灯,生怕被灯光照到。”
村长媳妇也很无奈:“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这样的我不能收。”
这时,又有人来交货,看到刘小翠的蒜黄说:“你这咋还全绿了,我的蒜黄有些地方没有盖严实,也有一些绿了,你这是一点都没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