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差不多。”
两人在寿喜堂聊到天黑,这才一块去了重华宫。
今日除夕,在京中的重臣们及其家眷几乎都进了宫,因此重华宫中已经是热闹非凡了。
元珩进来的时候,众人都安静了一瞬间,随即许多臣子便将他借故过来敬酒,许是今日过节,元珩也来者不拒,都给了面子。
没过多久,皇帝和皇后便相携而来。
“今日除夕佳节,众卿家不必多礼。”元钊看起来心情很好,一声令下便有宫人鱼贯而入,殿内一时歌舞升平。
酒过三巡,元钊便对着元珩敬酒:“王兄今日怎么没带小王嫂进宫?听闻小王嫂怀孕了,可真是恭喜王兄了。”
元珩淡笑道:“内子初次怀孕,身子弱,今日实在不好打扰众位的兴致。”
皇后在一旁说道:“本宫和王妃很是投缘,来日王爷可要多多带她进宫闲谈才是。”
“多谢皇后娘娘抬爱。”
元珩客气了几句,三人也都知道这只是些场面话,皇后笑了笑便没再说话。
只是元钊端着酒杯慢慢走下来站在了元珩面前,他举起杯子敬酒:“今日朕要好好敬一敬王兄,这些年王兄驻守长留关,狠狠挫了柔然的锐气,这几年边关平定了不少,都是王兄的功劳。”
“皇上过誉了,这是为人臣子该做的事情。”元珩也站起来回敬了他一杯。
元钊笑了笑:“王兄离开长留关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日子接到密报,年后又到了岁贡的时候,听说柔然王子也想一道来京城。”
往年都是使节前来即可,柔然王子想要前来,恐怕是想再次洽谈岁贡一事。
元珩自十六岁起就常年驻守边关,三年前重挫了柔然一次,柔然为求和,答应了每年进贡的协议,没想到才过去短短两年,这群人就又蠢蠢欲动了。
柔然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历代帝王为求安稳,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毕竟这一战打起来,那就不知要多少年了。
“王兄是我朝的中流砥柱,驻守在长留关的那三十万大军也只听从王兄的调令,日后长留关还是需要王兄啊……”
元珩眉心微蹙,柔然未除,回长留关驻守是早晚的事,他想等沈蓁生下孩子后再做打算,到时候她定然要随自己一块去的。
许是瞧出他心中有所挂念,元钊笑道:“年后便是王兄大婚,等婚后王妃平安产子,到时候朕自会派人护送你们一家人团聚。”
元钊看着殿外的朦胧夜色,长叹一口气:“朕知道朕这个皇帝没本事,可是柔然是我朝的心腹大患,一日不除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这重担只能寄托于王兄身上了。”
元珩在边关多年,见多了因为战事流离失所的百姓,柔然虽说面上臣服于中原朝廷,可他们心下不甘,屡次趁人不备搞些小动作。
迟早会真正打一场。
“微臣遵旨。”哪怕和元钊私下里再不和,可面对国家大事,元珩却一点也不会马虎。
沈蓁的预产期在八月,等到她生下孩子养好身子大概也就是秋天了,若是不开战还能将人接去长留关,不会让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地在这京城中,若是战局吃紧,他便派人送她回京。
元珩这时便觉得将沈家人接进京是正确的决定,若是自己不在,母妃和沈夫人还能照顾她,也不会叫她日子太过无聊。
余下的时间里,元珩一直想着怎样给沈蓁安排好在京中的一切,若是自己在外打仗,元钊自然不敢对沈蓁再动什么心思了,这京中对于沈蓁来说算是安全之地。
他在脑海中为沈蓁安排好了一切,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第111章 除夕
夜幕降临,今日汀兰给沈蓁准备了饺子,她说这是京城的习俗,新年的时候都要吃饺子。
看着一个个热腾腾的饺子,沈蓁不由得佩服起汀兰的手艺了,她怎么什么都会做,吃的用的就没有她做不来的。
反正这会元珩不在,沈蓁便叫汀兰将厨房剩下的饺子都拿出去让大家都尝一尝,她下午吃了些点心,这会也不饿。
“姑娘快尝尝。”汀兰给她准备了蘸料,连忙将饺子推到她面前。
沈蓁见她殷切的样子也没多想,夹起一个就放进嘴里。
“唔!”她嚼了几下突然顿住了,好像咬到了什么硬邦邦的东西,沈蓁抬头迷茫地看着汀兰。
汀兰欣喜地笑了:“姑娘是吃到铜钱了吧?第一个饺子就吃到铜钱了,姑娘明年一定顺顺利利好运不断。”
沈蓁连忙将嘴里的铜钱吐了出来,原来她在小小的饺子里还包了铜钱,这一盘子里也就两个铜钱,这都能被自己吃到。
“那就借你吉言了。”沈蓁也高兴起来了,她叫汀兰坐下陪她一块吃,否则自己一个人过年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