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宫廷巨变,仁宗驾崩、墨暻夭折,新帝登基。
后宫迎来一批新的主人。
小书房被人遗忘,没人记得这个小皇叔,老公公和老宫女合力养着墨承影,怕他出去被欺负,不许他出门。
虽无锦衣玉食,宫女裁衣绣花、公公教他念诗,春来削木偶、冬来堆雪人,他们倾其所有,将小主子养得玉雪可爱。
五岁时,性子活泼的小墨承影耐不住小院枯燥的生活,偷偷溜出去。
没见过世面的他,看什么都新奇,那朱漆的门、奇形怪状的山,一只蝴蝶引着他进了御花园。
人生头一次看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不由迷了眼。
结果遇上一群皇子和公主。
小皇子闹着要骑马,大皇子看小承影穿得破旧,指名让他跪下。
他头回遇到这样的情况,心知情况不妙,想要离开,却被大皇子一把抓住。
那大皇子已经到了议亲之年,力气自然是五岁的小娃娃所不能比的。
小书房的老公公寻来时,小承影已经奄奄一息,老公公用身体护着小承影,向诸位皇子求情,说这是先帝之子。
谁信呢?
诸位皇子一通拳打脚踢。
公公年事已高,原就活不了多久,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死手?
他当场吐血死在小承影面前。
皇子公主们觉得无趣,换了个地方继续玩耍。
天降大雨浇醒小承影,他从老公公怀里爬出来,摇着老公公的身体,哭着认错,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出来了。
可无论他怎么呼唤、怎么摇,这个会给他做木偶的小老头,再也不会醒了。
老宫女找过来,看到这一幕,什么也没说,只将小主子抱走。
从那以后小承影再没有出过院门。
平日里便拿着本书坐在门槛上,老宫女不识字,他的书再也不能往后翻,只日日重复那些学过的诗词。
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字。
树叶落了,深秋时节,老宫女病倒了。
比起填饱肚子,他更需要救命的药草。
小承影不知道什么太医院,只寻着药味儿,蹲到一个请平安脉准备离开的太医,硬生生靠磕头,将人求去小书房。
而后他又摸到了御膳房,磕头磕来两个冷馒头。
膳房的人看他可怜,每回他来都会给他些主子们没吃完的点心。
眼见着宫女的身体一日日好转,那天他揣着两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喜滋滋往回跑,结果跟挨了训的大皇子撞个正着。
他并没有撞到人,只是因为没有及时行礼,就被大皇子身边的随从抓回去。
这次小承影学乖了,当场给人磕头认错。
长街人来人往,大皇子刚犯了错不敢直接刁难,可他心里有气,也不会就这样放过到手的出气包。
他一路跟随小承影,进了小书房那个破败的院子。
破门一关,白馒头被踏成黑泥。
大皇子诬陷小承影偷盗,他踩着小承影的脑袋,让随从当场打死了老宫女。
鲜血溅到小承影脸上,成了他幼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彼时他不晓得什么叫仇恨,只是心里有一股气支撑着,不许小小年纪的他倒下。
那年冬天破屋的门不曾关上。
他没有新衣,靠着冷食雪水和一个活下去的执念,熬过了凛冬。
在一次与狗争食时,被墨鸢看到,她将自己的点心分了他一半,带他见了自己的母妃。
她的母妃陈美人,来自江南。
那也是个不受宠的妃子。
比起墨承影的生母,陈美人的家世要好上许多。
家世好些,日子便也会好过些。
陈美人心地善良、温柔似水,擅自收留了小承影,会给他做新衣裳、教他写字、给他做点心。
小承影才在这里得了些温暖,事情就被先帝知晓。
仁宗皇帝爱民如子,在百姓中的口碑极佳,先帝得位不正,登基三年,位子仍未坐稳。
得知墨承影的存在时,先帝心生一计,带着这个幼弟去祭祀,让百姓和文武百官看到他的存在,然后让人将他的身世添油加醋宣扬出去。
名声一旦撕开裂口,再想要破坏,便易如反掌。
百姓对仁宗的态度不再如往日坚定,先帝的口碑便开始水涨船高。
墨承影靠在沈雁归肩头,人生头一次说起自己的身世。
“我被利用完了,他不想看到我、也不好直接杀了我,就把我丢到军中,由着我自生自灭,再后来……”
沈雁归轻轻拍着他的背,“再后来就遇到了我?”
“嗯。”
墨承影捋着沈雁归的一缕长发,好一会儿才道:“你知道我最难过的是什么吗?”
「陈美人来自江南。」
足以昭示一切。
沈雁归没有回答,顺势问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