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台前的几个新员工也是卯足了劲,不断地变换花样,一时间店里香气四溢,简直把蔬菜超市变成了美食餐厅。
王阿姨几个,一进门就眼尖地看到了料理台,等料理台飘出香味了,赶紧第一个过去排队,免费尝到了不少菜色,面上俱是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哎呀,早知道这里还可以免费试吃,早饭就不吃那么饱了。
虽然这里的菜价贵是贵了点,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味道确实比菜市场买的要好,吃着真是香喷喷!
几个阿姨边尝边小声议论了一番,原本打算意思意思买点最便宜的菜,回去尝个鲜,这下都改了主意,把刚才尝过的蔬菜都买了点,最后购物篮里都放得满满当当:
反正有优惠券,多买点就多买点咯。
还有人尝到合胃口的菜色,特意问做菜的员工要了菜谱,一时耽搁了不少时间,让后面排队的人都开始抱怨起来。
这一幕恰好被店长刘芳看到了,她赶紧走了过去,将那位客人请到一旁,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菜谱,并暗暗决定,等下就让人把料理台的食谱整理好打印出来,就放在相应的食材旁。
这个现场做菜尝鲜的主意,还是何辛想出来的。
当时刘芳还在纠结,这样搞成本会不会太高,但看到那些尝过菜的人反响不错,纷纷买了不少蔬菜后,立即心服口服:
怪不得何总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呢,这经营头脑就是不一样。
说起何总,咦,何总人呢?
刘芳的目光在店里转了一圈,才在料理台旁看到了自家老板,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何辛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加入了尝鲜队伍,此时正好排到,手里捧着可循环使用的环保纸盘,对着一盘刚炒好的手撕包菜大快朵颐,吃得正香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何辛的吃相太有感染力了,排队的人猛然又多了起来,客人们瞅着何辛的沉浸式干饭,一时都好奇不已:
这不是超市随便做的试吃吗?能有多好吃?
这姑娘怎么吃得这么享受,好像在吃什么米其林大餐似的?
何辛还在认真品尝,浑然不觉自己的吃相被人围观了,很快就把一盘手撕包菜吃完了,舔了舔嘴唇,又跑到队伍后面开始排队……
无奈排队的人只多不减,何辛好不容易又尝到一份新菜,正准备继续排队,才突然发现,料理台前的队伍已经越发壮观,便歇了排队的心思。
她去柜台要了点纸巾,擦了擦嘴上的油,意犹未尽地对刘芳说道:
“这排队的人怎么这么多啊,幸好多设了几个料理台,不然我都尝不到菜了。”
刘芳:……
她瞅了何辛一眼,在心里默默说道:
那些后来排队的人,不都是看了你的“吃播”,才被吸引来的么?
但不管怎样,只要能吸引客人下单,那就是好事。
再说了,何总吃东西看着确实特别香,特别有感染力,要不是她是店长,都想过去尝尝看,那些试吃的菜到底有多美味了。
*
何辛当然不是因为贪吃才排队去试吃的。
这几个专门做菜的员工,虽然不是专业厨师,但也都是进修过厨艺的,何辛主要是想尝尝看他们的烹饪水准,尝完了,也放心了,甚至还生出了某种新的念头……
撇下这个念头不提,何辛摸摸已经有些饱胀的肚子,看来今天中午的午饭可以省了,顶多再啃个西红柿、苹果啥的。
也不知道,檬檬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
自从在海岛上灵感爆发,沈檬就开始火速构思下一本漫画,今天就是去给她的责编杨真看初稿的。
这次如果顺利的话,沈檬的下一本书离出版也不会太远了。
作为好友,何辛由衷地希望这次的书能够大卖,不然的话,沈檬的自信心就要被打击得所剩无几了。
其实沈檬的第二本书《两个人的餐桌》,何辛自己是非常喜欢的。
毕竟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写的就是沈檬和她平时搭伙吃美食的日常。
书中的美食部分,何辛都印象深刻,毕竟每次她吃得最多嘛。
至于其它温馨可爱的日常细节,当事人何辛就严重记忆缺失了。
但沈檬显然没有忘记,还用画笔细腻地描绘了出来。
当何辛翻着《两个人的餐桌》,被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勾起那些遗忘的美好时光的记忆时,心里真的特别感动。
不知不觉,她和沈檬也认识一年啦,原来,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多值得记录的事吗?
只可惜,现在治愈系美食题材层出不穷,同类竞品太多,即使乘风书店、一干朋友们都帮忙做了宣传,销量还是只能算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