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对前王妃苛刻,逼死了发妻,天和帝不好发落亲儿子,就拿旁人出气,那个被宁王偏爱,跟王妃争宠的爱妾,被赐了白绫不算,生前的诰命也多夺去了,留下了几个惶惶然、不知所措的孩子。
宁王妃入门后,看几个孩子可怜,对他们多有照顾,郑皇后怜惜这几个孩子年幼丧母,宁王妃又膝下空虚,便让她养这几个孩子。
她性子爽朗,对几个孩子也从不摆架子,母子几人处得还不错,孩子有什么话,也不逼着她。长子到了要娶妻的年纪,也没说什么,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大咧咧地跟宁王妃提了,自己想要娶个漂亮的妻子。
郑皇后含笑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郎也算真性情了。”宫里长大的孩子,有几个是单纯的?尤其是宁王家的大郎,生母被赐死时,都已经七岁了,哪怕之前不懂事,母亲死后也什么都懂了。
所谓的找“漂亮”,就是想找个门第低一点的妻子,毕竟这位身份尴尬,宁王没有嫡子,按理日后爵位是由长子继承的,可偏偏这位又因生母关系,绝了承嗣的指望。
一个注定不能承爵的长子,日后肯定是世子眼中钉,宁王又是糊涂的,爱妾被赐死,伤心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了新爱妾,几个孩子也不管了。
要不是郑皇后看不过去,给孩子们找了新王妃当靠山,这几个孩子可能早随生母一起下去了。他们好不容易长大,知道生存不易,更不敢跟爵位沾边。
娶个漂亮的妻子,既是自污,让别人认为是“好色之徒 ”,又远离爵位,可谓是一举数得。
宁王妃对养了好几年的孩子,也是有真感情的,知道孩子的心意,特地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不管大家是真信还是假信,就是想让郑皇后做主,给孩子选个合适的妻子。
齐王妃掩嘴笑道:“别说孩子喜欢漂亮的,就是我这把老骨头都喜欢漂亮的,前些日子府里进了几个新丫鬟,都是颜色好的,还被大王说我是‘以貌取人’。”
众人听得都笑了,最近刚刚采选结束,宫里新入了一批宫女,皇后往各王府都送了些,天和帝年纪大了,修身养性,几个皇子都正值壮年,不用戒女色。
各家王妃都很识趣地选了一些漂亮的,身为王妃,她们都没有什么一夫一妻的想法,与其让大王纳高门第贵女为孺人,还不如选这些颜色好的民女,再受宠也不妨碍她们地位。
第四百一十五章 齐王下手(上)
天和帝不仅后宫和睦,妯娌之间关系也不错,主要是以前的太子妃很有长嫂风范,下面的妯娌都服气她。
她病逝以后,宁王妃虽没有太子妃那种沉稳大气的风度,却也不是跟娣妇斤斤计较的性子,齐王妃也是出名的妥帖人,是故皇家儿媳妇之间关系都很和谐。
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合不来少来往便是,什么情绪都摆在明面上,不是让人笑话吗?
而婆媳之间矛盾就更少了,皇子都是开府住在外面,也就初一、十五入宫给婆婆请安,哪怕婆婆想磨搓儿媳,也是一两天功夫,嫁到皇家的女子,哪个不能忍?
再说郑皇后跟以前的太子妃、齐王妃的关系,都是被天和帝赞过的母慈媳孝,下面的宫妃再傻,也知道该摆个样子。
哪怕是萧妃这样,看不上儿媳的,也没真正磋磨过儿媳,只是教导规矩时,严厉一点罢了。婆婆教导媳妇天经地义,如果儿媳这样还有埋怨,那就不配当皇家媳妇了。
也是因为郑皇后立身严谨,宫里关系才足够和谐,天和帝废太子之后,毫不犹豫地认定齐王为太子,主要还是郑皇后的缘故,她身为皇后,一言一行都无可挑剔,堪为女德楷模。
天和帝带着皇子们,含笑迈入内殿,“你们说什么这么开心?”
郑皇后起身相迎,“在说要跟孙子娶媳妇了!想着我们都能抱到曾孙子,能不开心吗?”两人早抱过曾孙了,太子先前就有孙子了,只是现在太子都死在流放地了,他的子嗣都废为庶人了,也没必要提了。
天和帝沉吟片刻,抬头问宁王、周王:“你们家老大要娶媳妇了?”二皇子宁王、三皇子周王的年纪相差不大,孩子年纪也差不多,都是要娶妻的年纪了。
宁王、周王老老实实地应是,也幸好是曾经宠爱过的长子,换成别的孩子,哪怕是嫡子,两人都未必记得孩子的年纪。
天和帝瞥了两人一眼,轻哼了一声,自己再不济,也是把孩子都精心养大的,连阿珩都没放弃,偏偏儿子们没一个像自己的,就是阿珩对唯一的孩子都不上心,他也是恨铁不成钢。
“孩子既然生了,就要好好养,养不教、父之过,你们有闲情吃喝玩乐,就没时间教孩子?”天和帝一开口,皇子们立刻跪了一地,恭顺地听从父亲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