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阿兄现在还没什么上位的迹象,但萧玥隐约已经把儿子当继承人培养了,她希望儿子日后是个能体察民情的好太子,不要不接地气。
崔氏、陈氏、张氏都很诧异,崔氏因多年当家,偶尔也会来农庄看看佃农耕作,对田里情况还略有了解,陈氏、张氏就完全不知了,两人没想到女儿居然知道这么多。
崔氏笑着说:“阿玥真长大了!”娇滴滴的孙女居然对农事如此了解,日后就不怕农庄的佃户骗她了。
萧玥笑了笑,她了解农作物,也不全是为了了解农庄,主要还是想改善当前耕作环境,让普通人能过一些好日子。
张氏见农庄的佃户穿得都是麻衣,不由低声问萧玥:“你不是让人种了棉花吗?怎么他们都不穿棉衣?”
萧玥说:“粗棉衣也不舒服,而且棉花是刚种下的,数量不多,大家也舍不得用来织布,都用在被子上了。”
萧玥以前也觉得纯天然的棉衣、麻衣穿着舒服贴身,后来才发现,她以前穿的纯棉纯麻的舒适衣服,是靠着现代工作做出来的。
农耕时代的棉衣、麻衣基本上都不舒服,要不然为什么古代贵族衣服还是以丝绸为主?如果真舒服,他们早穿了。
她现在推行棉花,不是让大家织布,更多是为了防寒保暖的考虑,这里冬天太难熬了。她也考虑过推行炕,可后来发现意义不大。
因为这里的大部分普通人,冬天缺的并不是如何保暖的手段,他们缺的保暖物资。古人又不是傻子,哪怕没有火炕,点火取暖这种原始人都会的手段,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为什么不做?还不是因为没有柴禾!是的。萧玥也是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柴禾在古代是个大问题,除了有钱地主家庭外,大部分人家柴禾一直是紧缺的。
京城地区因长年地乱砍滥伐,所有的森林都没有了,她偶尔出门,一路望去,街上都是光秃秃的。贵族会种炭薪林,普通人哪来这条件?
每天点火做饭的柴禾都不够,哪里多余的炭火取暖?所以萧玥现在推广棉花,更多是放在保暖功能上,对织布功能暂且忽略。
反正大家都穿了那么多年麻衣了,早习惯了,继续穿也不会怎么样,倒是有了棉袄棉被,冬天起码能熬下去了。
张氏想着女儿前段时间送来的厚棉被,不由微微点头,“这个更实用,你有心了。”
萧玥轻轻叹息,“只是尽一点心意而已。”
这里的现状了解越多,她就越绝望,很多她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却是不可实现的。她那点后世的知识能给这里带来多少改变,谁都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乱(九)
萧玥不是悲观的人,但这几年让她深刻认识到,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她想象中只要改善农具、推进精细耕作,就能让亩产大幅度提升。
而现实是,即便在她试验田里,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都用上了,农具改进了、有机肥用了,亩产也没有增加很多,至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
本来就是啊!古人又不是傻子!几千年下来,耕作手段已经细化不能再细化,为什么照样亩产不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饿死?
他们耕种技术不行?当然不是。只是在没有工业化支持前,一亩地的产量就那么多,想增加产量都增加不了。
现代农作物产量增加,是各方面的缘故,良种、化肥、现代化工具……缺一不可,简单的化肥萧玥还能自制,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在她能力范围内。
尤其是良种筛选,更是需要培养大量人才,一代代慢慢试验。就像她现在吃到的蔬菜、水果都没有后世好吃,就是因为种子不好……
她不由微微轻叹,有时候打击多了,就忍不住想放弃。不过往往第二天醒来,她又会继续努力。
反复次数久了,萧玥也摆烂了,打击就打击吧,反正只要事情一点点往好的方面发展就行了。
所以这次听到试验田的产量,依然跟之前差不多,她也十分淡定,只是叮嘱庄头,将最好的几株留下。
她有专门培养良种的试验田,但还记得好像种子不能一直近亲繁殖,所以每次都会从其他地方找优秀的良种杂交。
崔氏、张氏见萧玥熟稔地交代一切,甚至还不顾脏臭的去了牲畜养殖的地方,两人不由互视一眼,莫名察觉她这做派,不像来查账的,倒是像来真正种田的。
而牲畜养殖的地方,也让她们有些吃惊,这里虽然有牲畜身上特有的味道,但却不脏,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甚至出入还有换衣服,头脸都要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