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嫡子都没亲自养,养庶子不是让前朝后宫一起多想吗?他也只能暂时放下这想法,他也太忙了,每天批阅奏章的时间都不够,更没时间逗孩子来。
可这段时间他主职是养伤,宫里皇后妃子倒是伺候妥帖,可太妥帖了,跟下人也没什么不同,天和帝难免多了几分寂寞。
这会看着寅儿,他又动了养孩子的心思,“不如把这孩子养在宫里得了。”
寅儿明面上的身份连皇亲国戚都不是,养在宫里也不碍什么,他也有漂亮可爱的孙子承欢膝下,一举多得!
萧珩一口否决:“不行!”
天和帝吹胡子瞪眼地说:“为什么不行?”
萧珩解释说:“他太小了。您现在看着好玩,回头等他哭起来就受不住了,等大一点能听得懂人话了,您想养再养。”
他暗想就把这臭小子留在公主府几天,小丫头就跟自己闹得不行,真留在宫里,她不哭死?
再说这是自己独苗苗,他不愿意这小子整天缠着他娘,不代表不重视。万一留宫里出事怎么办?
这话萧珩不好明说,只能换个法子哄天和帝,老爷子估计是养伤养得太无聊了,才想养孩子的,“您若觉得无聊,我新近找到了一个有趣的玩意,您要不要看看?”
天和帝无聊地摆手:“那些把戏我都看腻了。”这天下都是自己的,他还有什么没享受过的?
萧珩笑道:“不是把戏,是个植株。”
“植株?”天和帝怔了怔,“什么植株?”
萧珩回头吩咐了几声,又让属下先把儿子送回去,估计今晚是回不去了,“我让人从真腊带了一点稻种回来,据说它生长时间短,只要五十余日即可成熟。”
这稻种还是阿玥跟自己说的,说是稻种成熟时间很短,如果在温暖地带种下的话,说不定种二季稻。
第三百二十六章 蛰伏(二)
萧珩对其他东西都不甚在意,但粮食稻种涉及国本,天和帝每年立春那天率领群臣春耕,年轻力壮那会,甚至会亲自耕地,实打实地耕地,不弄虚作假的那种,可见他对农耕有多重视。
萧珩虽不亲自种地,但也十分重视,且比起玥儿以前提起的天竺,他对真腊也更熟悉,它是扶南属国,前朝时扶南国王就曾遣使贡献。
本朝也一直没断过,萧珩记得二十多年前,天和帝登基之初,就有扶南奉表贡献驯象记载,当时天和帝念“殊方异兽,恐为人患”,以“此物劳费不少”为由,下诏让扶南使臣携训象返回扶南。
不过因扶南里大梁遥远,并不时常朝贡,它又只是蛮荒小国,大梁也不放在眼里。在玥儿说起真腊可能有早熟高产稻种时,他还十分惊讶。
也幸好大梁跟扶南一直有联系,尤其是边境往来不断,萧珩并不需要亲自派人去扶南,只要从来大梁的扶南商人手中就买到了稻种。
当然稻种到手,不代表能马上种,还需要先试种,尤其是自家小丫头说起这事时,满口“大概”、“可能”,一听就不是太靠谱,萧珩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也亏得他行事谨慎,要是知道历史上真腊稻种要在四五百年后才会传入中原,差了几百年时间,可能发生的事太多了,很有可能这些稻种不是萧玥印象中的早熟多产稻种。
不过萧姑娘对历史向来一知半解,又有萧珩的纵容,时常异想天开,一会一个主意,说完也不负责任,全由萧珩做主,总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些稻种带回来时,萧珩还在幽州,下面的人没有吩咐,也没人敢种,现在种又错过时间,萧珩想等明年再种。
不过现在老爷子不是无聊吗?这事干脆交给他办了,种地多年,应该也了解些如何种植稻谷吧?
天和帝听说这稻种不仅产量高,种植时间也短,惊喜之余也有些怀疑,“你不是被人骗了吧?”
萧珩说:“反正先试种,如果真如那些商人所言,再好不过;要是被骗了,也不过损失一季收成罢了。”
天和帝点点头,顺口道:“我怎么觉得你最近特别喜欢弄这些,上回还弄了北边的棉花过来?”
萧珩说:“我也就是随便听人说起,让人带回来试试看。”何止是棉花、稻种,家里小丫头还让他派人去西域找甜菜、去崖州种甘蔗,说着两个能提炼糖。
糖在大梁是珍贵之物,毕竟自古以来大梁只有两种糖:蜂蜜、饴糖。
一个要冒险从蜜蜂口中夺食,稍有不慎就是以命换糖;还有一个就是饴糖,这倒是不用冒生命危险,但需要用小麦和糯米制作,成本不斐。是故无论哪种糖,都是贵族专属。
萧珩不怎么爱甜食,对糖并无太大奢求,对妻子念念不忘的红糖、白砂糖没太多感觉,她想吃糖蜂糖、饴糖都可,没必要劳民伤财地非要去西域、崖州这两个荒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