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母为此甚至还跑了一趟娘家,寻了秘方。
宋凉也不好白拿人家的秘方,便答应分两成利润给人家,当做技术入股了。
酒楼关停,江恒本来都没事干了,如今胭脂铺开了,他刚好去接了记账算账的活。
宋凉杜小安江恒等人都去了县里,村里就只剩下姚瑜和善善两人了。
村长和姚瑜家离得近,常常上门来闲聊。
“你小子倒是有耐心,天天在家看孩子,也不嫌无聊。”
姚瑜边给善善喂奶,边道:“怎么会无聊?我没事就带着善善去门口晒太阳,一堆大爷大娘都过来陪我聊天,怎么会无聊?”
村长无语,“你好歹是个秀才,天天带孩子和老头老太太唠嗑算什么事?太浪费了。”
不光村长,村里其他人也这么说。
村长给他提建议,“不如你开个学堂,我让村里人把各家的小孩儿都送来读书习字,他们能识字,你还能赚一点钱。多好啊!”
教书先生,听起来也体面一些,往后在村里也会受人尊敬。
姚瑜想都不想就拒绝,“我的耐心都给了我家善善,实在不想哄别的孩子。”
说话间,善善已经喝完奶了,抱着自己白嫩嫩的小脚丫往嘴里送。
姚瑜把他脚丫子从他嘴里拿出来,擦了擦上面的口水,捏在手里把玩,真是肥嘟嘟肉呼呼的。
姚瑜忍不住操心,这连脚底板都是满满当当的肉肉,多的几乎要溢出来了,将来可怎么走得稳路?
村长不死心,“钱也不想挣吗?”
对此,姚瑜微微笑道:“家里有宋凉挣钱呢,够花了。”
村长被他这番发言震惊了,“你就心安理得的吃软饭吗?”
姚瑜微笑,竟忍不住向往起来。
虽说他心算能力极强,背书背的快,陆先生还夸他文章写得好,但做生意他还真不如宋凉。若是宋凉能将生意做大做强,那他岂不是守着二十几亩田地就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了?
村长很喜欢姚瑜。
见劝不住他,他甚至还发动了姚老头、许发财和谢猎户来劝。
堂堂一个秀才,竟然不思上进,只想着如何在家看孩子,吃软饭,像什么话?
怎奈姚瑜天生就没什么上进心,软饭竟吃得悠然自得。
“这不是个事儿啊!”村长几人坐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说姚瑜这个事,“村里刚好缺个教书先生,周老叔公年纪大了干不了,你们说姚瑜来干多好啊,各家的孩子也就都能认字了,姚瑜也能挣点钱。
可是他不愿意,口口声声还说什么,要吃软饭?
听听,这像什么话啊?”
“他不听有什么办法。”许发财家的大孙子也快到上学年纪了,听了村长的建议后也很是心动,想把自家大孙子送到村塾上学,“反正你们若是能劝动他,我就愿意捐款给孩子们盖座村塾。”
一听到这个话题,村里不少有孩子的人都围了过来。
他们也想让自家的孩子念个书,认个字。
以前打仗的时候他们看不出什么读书有什么好,不顶吃不顶穿。可自从天下太平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个好事了。
别的特权就不说了,光免税一项就很馋人啊!
谢猎户叹气,“我家虽然没有孙子要去上学,不过我也去劝过,他说担心善善没人照看,他不放心,拒绝了。”
一直一言不发的姚老头这时候眼睛倒是亮了,“这有什么要紧的?我家里有个老仆妇和小厮很会照顾人,让他把善善送到我这里,我保管给他养的又白又胖。”
方方面面都给姚瑜考虑到了,姚瑜被磨的实在没脾气,只好答应开班了,“说不准我什么时候就去酒楼上工了,我能教几天是几天”
村长满口答应下来,“都依你都依你,能教一个月也是好的,让孩子们多认几个字。等将来日子再好些,我花钱重新请个先生教书。”
于是姚瑜摇身一变,成了村里村塾的教书先生。
晚上宋凉回来,姚瑜将这一消息告诉他,宋凉觉得不错,很支持他去。
“这两日铺子没刚开张的时候那么忙了,等你开课那天我也去看看。”宋凉躺在他怀里,蹭了蹭他的小腹。
姚瑜被他蹭起了火,翻身将人压住,狠狠的疼爱了他一番。
放松过后,两个人身心舒畅,他们相拥躺在床上说了会儿话,宋凉算了算挣的钱,姚瑜说了说自己读的书,没一会儿就沉沉睡去,烛台燃尽都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