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菲菲接过信,看着少年略显老成的脸,很是感激的说:“不容易吧,顾家,谢谢你。”她站起身往后小退半步,陈青林见状眼明手快的扶住老太太:“用不着用不着,不必如此,阿婆是我要谢谢你,过了年我打算去趟西北,阿婆说得对,不管别人怎么说,有病也好无病也罢,只要我相信自己没病就行,这趟去西北我没别的想法,能忍住不乱发脾气能上阵杀敌足已,我打算一个人去谁也不带,也不用陈青林这个名号,闯了祸我自己负责,没了陈家帮我收拾烂摊子,看我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如阿婆说的,易暴易怒的性子许就被磨平了。”
“过了年就走?”顾菲菲问着,又问:“准备在平口镇呆多久?”
她没想到陈青林真的把这事办成了,他完全可以为自己谋划好处,显然他将好处多数给了顾家。
是个赤诚少年呢。
“呆两三天,镇上还有些事要处理好。”陈青林拿起糕点一连吃了两口,又倒了杯温水咕噜咕噜的喝:“还没回家,先过来见阿婆,话也说完了,我先家去,待明儿再过来与阿婆说话。”
他一直想着去西北,始终鼓不起勇气,怕自己犯起疯病坏了军中规矩是小,打伤打残了将士怎么办?惹出了大乱子连累父兄,主院那边只会更加猖狂得意,罢了,左右他是个废物,就窝平口算了。想归想,心里总憋着股火,不甘心!太不甘心了!
如今他知道自己的脾气可控,他就要去试一试,哪怕死在了西北,他无怨无悔!
第129章
儿媳在月子里养得好,精神十足,羊羊未满三个月,是个吃了睡睡了拉拉了吃的小嫩崽,儿媳一个人照顾着也是绰绰有余。刘娇杏就把重心放到了丈夫及两个儿女的婚事上,很听母亲的话,天天往前院灶间去,听着麻将馆里飘出来的各种闲话瞎扯,和二妯娌六妯娌边干活边小声嘀咕,挑选出还算靠谱的碎言碎语,觉得有用就往心里记一记,没用就当个家长里短唠唠。
店里的伙计撩了帘子站门口报菜:“汤包六个,羊杂汤一碗。”
前阵家里杀了猪,吃了两天包子,娘随口说猪皮可以熬成猪皮冻,做出来的汤包特别美味鲜香。没两天六弟就琢磨出了汤包,娘尝了好几回,一次一次的改良,最后经顾家众人敲定的汤包,小巧,皮薄,肉鲜,味美,汤汁充盈,清香爽口。
逢着顾记食馆重新开张,开店当日推出汤包,天寒地冻店子新开张没多少热闹气氛,汤包推出半天,略有点冷清的顾记食馆瞬间变得热闹喧嚣,原是上午吃了汤包的人回到家里,颇为念念不忘,大冬天嘬着滚烫的鲜美汤汁,热气儿从舌尖一直滑进肚里,整个身子都暖洋洋,更别提顾记食馆竟也砌了两个大炕!之前一点口风都没有露,顾家可真是太会瞒了,真沉得住气。
店子新开张当日食馆推出汤包,次日麻将馆也跟着推了汤包。
两个店子的生意在这寒冷的冬天是一日好过一日。
刘娇杏盛了碗羊杂汤放木盘里:“你们说,贡康陈家拿了砌火炕的手艺会广传于百姓吗?这么一来,咱们家的生意也会受影响吧?”土坯砖的手艺娘可是眉毛都没皱下就交给了宜和村的里正。
“没这么快吧?”朱凤喜接了句,也犯起了嘀咕:“贡康在哪?听店里的顾客说似乎挨着府城,离咱们远着呢。”她拿起一笼汤包往木盘里放:“活了半辈子我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大嫂你去过没?老六媳妇兴许去过呢。”
柳春香端着木盘三两步到了门口,站门口的伙计接过木盘匆匆离开。
店里伙计忙得过来,妯娌几个就在灶间张罗不往前面去,前面实在是太吵,气味浑浊闻着眼晕头疼。
“早些年当姑娘时陪着我爹去过两回,快二十年了吧,那会县城就热闹的很,如今百姓日子好过县城就更热闹了。”柳春香洗了手,拿起擀面杖麻溜儿的擀皮:“待来年春上,有时间咱们和娘说说,元良他们去县城时,咱们跟着去开开眼界,娘一准儿同意。火坑这事,我瞧着娘心里早有准备呢,孙家拿了钱过来说想学砌炕手艺,娘没同意,哪是外头说的舍不得眼下的好生意,我琢磨着娘应该是在等贡康陈家,看那边有什么动静,贡康说远也不算特别远,陈家若是愿意将砌火坑的手艺广传于百姓,最多也就半个月咱们平口就能听到了点信儿,孙家不就能省下一笔钱。娘为人大气,才不是那小鼻子小眼睛目光短浅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