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暑气渐消凉风至白露生。
起床的顾菲菲推开门窗,院里飘着淡淡的白雾,五十多岁的身体,垂垂暮矣的老人,淡淡的白雾挡住了她原就不太清明的视线,她看不清院里,却能听见孙辈们温声细软的说话声。
“昨儿早上没有雾,今儿一早起来看见雾还小小的惊了下,今儿立秋吗?”
“夏裳穿不住,感觉有点冷,我得换身单薄的秋裳去。”
“你这身子骨不行,就感到冷啦?我还觉的特别舒服呢,好凉快,最喜欢秋天啦,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春天还有倒寒,秋天就不一样啦,山里的板栗该熟透开壳了吧?今儿可以跟娘说说,咱们进山找找板栗,炒着吃生着吃炖汤都好吃呢。”
说话的孙辈没往正屋来,声音从西厢进了院里,随后见东厢也响起细柔柔的说话声。
“二嫂,秀秀。”
“二嫂你身上干净了吗?今儿灶上要不要熬补气血的汤?我娘可以喝了。”
“我好啦,昨儿晚上和娘说了这事,娘说今儿早上熬呢。”
“三嫂你就换上秋裳了?”
换上秋裳引起了小小的惊叹,转而又说起天气来,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好吃的东西多着呢。顾菲菲听着她们细细的数着,眉角眼梢都是笑,慢慢的往灶间去,便是嫁了人的二孙媳和三孙媳也都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呢。
在灶间张罗早饭的是四儿媳张婉桃和六儿媳柳春香,见着老太太进屋,笑着喊了声娘,说起今儿起雾的事,絮絮叨叨的又说到了天气,和院里孙辈们的说话没什么不同。
听过一遍的顾菲菲没有不耐烦,神态温和边漱口洗脸边听四儿媳六儿媳唠家常,觉的这日子啊,可真舒心。
第64章
练完五禽戏吃了饭,送着儿子们出门,干农活的干农活,去镇上的去镇上,读书的读书,顾家男丁的离开,院里稍有一些冷清。顾菲菲照常带着怀孕的孙媳牵了来福在院子周边散步。
略感倦累祖孙俩缓缓慢慢的往家回。
朱凤喜见婆婆回了屋,放下手里的活,匆匆跟了进去,没进屋就喊了声娘:“小辈们想去山里耍耍,捡些野果板栗,近些日子雨水足,蘑菇也生的快,顺便割些猪草带些柴木回来。”
“可以。”顾菲菲点点头,叮嘱道:“当心些,别摔跤了。”
就知道婆婆会答应,朱凤喜笑着说:“娘我去跟她们说声,趁着太阳刚出来,想去就去,家里的事有我们妯娌几个也能忙的过来。”
“嗯,不着急,让她们慢着些。”
匆匆来匆匆去,瞧着风风火火的二儿媳,顾菲菲还挺羡慕,精神劲头可真足!家里啊,就得有这么个爱操心的人在。
几个孙辈搭伴开开心心的去了山里,院里屋后的琐碎活计都落到了几个儿媳身上。
刘娇杏忙的很,只进屋和娘说了两句,还好儿媳也在屋里,有人陪着说说话,老太太就不会无聊,她也能放心干活。
“昨儿的排骨你吃没?有十三香,不能吃多。”祖孙俩独处,说着闲话唠家常时,顾菲菲才想起这事。
“就尝了一口,味比较重,我也担心孩子受不住,给阳鸿吃了。”金春兰低头摸了下越来越大的肚子,圆乎乎的小脸特别温柔,白里透红的气色使得她整个人有种惊艳的柔和美:“阳鸿倒是爱吃,两小截排骨,愣是吃了一碗饭。”
孙子坐的远顾菲菲没注意,坐跟前的几个儿子,她看的还挺清楚:“你爹和你几个叔叔也爱吃,兴许他们干活累,就喜欢吃重口下碗的荤腥,等今儿傍晚你爹你二叔六叔回来,我得跟他们说声,明天回来多带些排骨,咱们晚饭晚些吃,近来农事累吃好点。”
丈夫真的很喜欢吃,夜里躺在床上还在说,六叔手艺越来越好,这新菜做的,好吃又下饭。金春兰想着丈夫的馋样儿,许是近来农事太累,平日里可不见他这么馋,便道:“奶奶若是忘了,我小声儿的提个醒,明晚的排骨可不能少。”顿了下又说:“奶奶咱们先别说,吃饭时见着排骨,一准儿高兴呢。”
“这主意好,生活啊,确实要时不时的制造惊喜。”顾菲菲笑着直点头,对着孙媳竖起大拇指夸。
祖孙俩乐乐呵呵的笑,笑声随风飘向了屋后,在屋后忙忙碌碌的柳春香朱凤喜听着一老一少的阵阵笑声,相互看了眼,也跟着笑了起来。
“阳鸿媳妇是个难得的好性子,安静温顺,不知和娘说了什么,瞧把娘逗得,一直在笑呢。”朱凤喜正愁和六妯娌说些什么,她觉的,就得多说话,话说多了自然就亲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