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男人不能当老婆(174)

谢柏峥上马车,问:“青竹,京中有许多长安县那案子的传言?”

青竹点头:“是啊!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人说您爱吃窝窝头呢!可我看少爷一点也不爱吃,根本吃不下八个窝窝头。”

“……”谢柏峥拿这事举例:“你看这便是了,你常吃窝窝头,所以在那么多传言中挑出这一句来说。那日在苏氏族学,苏容誉问的则是铜矿与农学的联系,因为他爱好研究风水玄学,比起铜钱草,他更相信铜矿与龙脉之说有关。”

“所以青竹,你发现了吗?”

青竹摇头:“少爷想说什么?”

谢柏峥道:“只有刚才那位夫人注意到长安县的案件的苦主中有一位女子被立了女户。”

——一般人都会更关注宴容殊,因为她从官家小姐沦落为乐坊贱籍,又被牵涉进大案之中,世人或怜悯她,或好奇她。可是很少人会注意到李妹儿,更没有几个人会从只言片语中注意到无奈之下为李妹儿立下的女户。

换句话说,只有顾静瑶看到了所受的李妹儿的苦难。

青竹听得糊涂:“所以呢?”

谢柏峥想了想,同他解释:“农户们关心粮食,书生们关心科举,心中有丘壑,便会更关心天下大事。”

青竹恍然:“我爱吃,所以关心您能不能吃下八个窝窝头!”

谢柏峥:“……”

不要再提。

马车驶过最后一条青石长街,便停在了庆王府门前。霍靖川的车架也刚好停在门前,祝公公往两边张望,最终选择问青竹:“宛承公主府上的宴会竟这样快就结束了?”

青竹去答祝公公的话。

谢柏峥下马车,视线霍靖川相遇。霍靖川连忙来扶他,解释:“走了半道,顾子俨来找我,就没去成。”

谢柏峥问他:“朝中出事了?关于什么,清丈田亩?”

霍靖川正要问他怎么知道出事,转念一想谢柏峥就在公主府的宴会,自然听说了叶文彬被皇兄传召的事。

霍靖川神色收敛地点了点头。

书房中,霍靖川把顾子俨带来的卷宗递给谢柏峥。谢柏峥从头到尾翻阅一遍,卷宗内的案情写得很详尽,甚至连这位董县令贪墨几何都一一列出来。

写这份卷宗的人,每一笔都仿佛在说董继荣这县令做得残害乡里,侵扰百姓。

谢柏峥默然,“你皇兄很生气?”

霍靖川无奈,“这一份卷宗呈到御前,令圣上震怒。”

谢柏峥:“……”

也难怪他生气。

永寿帝选择董继荣、原嘉谟这样的寒门士子,为的就是防止县令与当地豪强联手欺压百姓。

可结果却是董继荣被活活打死在任上——这不是一耳光扇在了天子的脸上?皇帝陛下的脸面还要不要?

可偏偏审理案件的官员并不给皇帝面子,天下进士都是圣人门生,可这一份案件卷宗写得据实详尽,将恩科进士的无能与贪婪写得淋漓尽致。

书生的笔,胜过口诛笔伐。

可偏偏写得又是事实,天子也无从驳斥,只能震怒。生完这一场气,估计还得要召集大臣收拾这个烂摊子,这就是大臣们齐聚的原因,虽然天子目前只见了叶文彬一个人,也不知是作何想法。

庆王府的书房内,一时寂静。霍靖川蔫巴巴道:“皇兄这一步走得还是太急了。”

谢柏峥想起史书评价,心中默默点头。谢柏峥问:“自长安县北上时,我就隐约感觉你在调查什么,也与此事有关吗?各地方究竟都是怎么执行的,都这样乱吗?”

霍靖川闻言,一言难尽道:“我们身在京城,并不知道究竟乱到何种地步,料想都差不多。”

凡要改制,必得先找一个地方做试点。可永寿帝却指望一步到位,直接在大庸朝全境开始丈量土地,户部没个统一的章程。

唯有一点,要求各州清查隐田四万亩良田。

这四万亩良田又被均摊到各府、各县,成了硬性指标。

——此处还涉及到大庸朝的田亩制度,田亩与百姓赋税相关。田亩分为良田与薄田两种类型,其中良田又分为一二三等。例如水田,就是一等良田。

赋税的计算以此为依据,越是上等的良田,交的赋税就多。至于薄田,则只需要缴纳少量粮税即可。

此次朝廷要丈量土地,为的就是清查隐藏田亩一事,不仅仅是指虚报数量,比如记成无主田或是少报数量,更要查是否将良田记为薄田。

县令们有了清查田亩的政绩指标,只能往各县的富户、百姓们下手。

这一下手,就捅了马蜂窝了。

原本是户部向基层施压,却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手段。今日是这一家告那一家不按朝廷规定丈量土地,明日又是那一家告这一家借丈量土地为由,侵扰百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