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男人不能当老婆(162)

监生们多半没有博士们那样广的知识面,故而会在会讲结束后核对笔记,互相校正各个用典的出处,以免错听漏听。校对完笔记,还要继续探讨一番,保证都理解透彻了才算结束。

这样一通下来,当天的学习也就结束了。

一日,国子监博士的会讲结束。谢柏峥正要收拾东西打算回去过修沐,便听说王司业找他。

谢柏峥在国子学的第二日便听过王司业的坐讲,因此并不陌生。司业一职,相当于国子监的副校长,为何突然找他?

王司业叫他来,倒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他:现在有一个去吏部观政的机会,大家商议过后决定派你去了,你收拾收拾准备去上班吧!

谢柏峥:“……”

虽然知道这个机会很难得,但是他明天才修沐啊!

月休两天变一天。

第70章 不当老婆70

国子监的监生们到各部历事虽是常例,但实际上去吏部的机会并不多。虽然说是观政,但肯定不是叫监生们看着,而是要干活的。

通常各部都是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找国子监选派监生,而吏部基本上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

吏部在哪一朝都是六部之首,并非是没有理由。例如本朝,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升迁、考评,乃至任免。

除了内阁大学士是受皇帝特指加封以外,其余所有文职官员的调动都需要经过吏部。

因此哪怕是做事慢一些,也没有人敢去催促。

近来实在是事出有因。

皇帝陛下借慈恩寺大肆侵占土地一案,开始清查各地的隐田、清丈土地。

这件事并不容易做,其一是各地豪强大户都各有各的背景,关系网错综复杂,清丈土地必然会受到不小的阻力。

其二是即便真要做,也不是谁都能做的。以一个县来说,户房的算手即便多也就二三人,清丈全县的土地不能只靠这两三个人吧?

且不说这些都需要人工计算,户房算手还得忙钱粮赋税,根本算不过来。

虽说基层缺人是常态,可朝廷要做这么大的事,不派人不合适吧?

户部派下的第一批官员是永寿初年恩科的进士们,这些人基本都是去任一县主官的,比如新上任的长安县县令原嘉谟,便是如此。

可一两个月过去,成效却甚微。

要清查一个县的土地隐田,只靠一个人推动是不行的。哪怕这个人是本县的县令,一人也无法抗衡一个县的大户与胥吏。

县令是流官,只需要一个“拖字决”,将县令的三年任期拖过去,便能不了了之。

更何况,进士上榜只意味着文采出众,本朝的科举又不考算学。若是胥吏们被富户们买通,要糊弄县令也不是难事。

即便是县令懂算学,也愿意亲自去做此事,他一个人又能做成多少?

再说还有百姓们。

土地是他们的命,你要在地上做什么事,不管朝廷政令是为何而出,劝导说服百姓们配合也是件劳心劳力的事。

兼之大庸朝幅员辽阔,哪怕是把恩科进士们全都派出去也是不够的。

陛下亲自督促此事,户部也只能加紧催促各省。可是各地都缺人,户部给不出令圣上满意的结果,只能据实相告。

吏部一合计,那就再派一批官员吧!

春闱也是三年一次,等下一场的进士张榜决计是来不及的,可本朝没有授官的举人却有得是!

举人们虽说可以做官,但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至于真正授官却要在吏部报名排队等空缺。

这一等三五年有,十几年也有。

毕竟庸朝派官最看重科考成绩,哪怕是微末小官,也是进士先选,才轮到举人。

这一回各地需要的官吏众多,故而吏部特意张榜通知,叫等授官的举人们都来面试。乌泱泱的,吏部的文选司挤满了举人。

——文选司负责官员的选拔、升迁。

通常举人授官,都是些闲差或是不入流的小官。因此选拔的时候不必再考学问,直接面试派官就是。

可这一回是朝廷要清丈土地才选官,故而面试之前要考两道算学题。

人多,程序也多。

户部忙实在忙不过来,这才与国子监商量,选派监生过来。除了谢柏峥以外,还有两位监生一起去文选司报道。

不指望他们能做什么大事,可文书类的工作,监生们还是能做好的。

谢柏峥被分配的任务,是协助文选司郎中面试通过算学考试的举人。一队十人,排成一行,让考官们挑选。

到这一步基本不会再考什么文采算学,没那个时间瞎耽误功夫。按照往常惯例,主要就是看脸。

大家都是举人授官,不打算再考进士,文才想必也都差不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