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轩结结巴巴地回答:“想买个三居室,要贷款,我现在没工作,曼曼有工作有公积金,得领证了她才能贷款。”
宋轩妈妈追着不放:“那可以告诉我们,没必要偷偷摸摸。还有,你们还差多少钱?我和你爸再给你们添点儿。”
宋轩继续结结巴巴:“不用你们添了,公积金贷款利息低,挺合适的。我和曼曼感觉太仓促了,害怕告诉你们还要做好久的思想工作,就想先领证买完房子。明年初交房,到时再说我们结婚的事情,十一举办婚礼。”
宋轩妈妈心里有了数,就自己那个心思简单的儿子,哪儿有做这种规划的头脑?张曼那个姑娘,太有主见了。
其实,张曼也不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要鼓动宋轩偷偷领证,光明正大不好吗?但是,她就是有一种隐约的预感,若按照正常程序来,结婚这件事在宋轩的大家庭可能耗时且麻烦,耽误他们买房进程。
回到北京后,宋轩开始备战国考,立志成为一名公务员。回顾在普永工作那两年,每天忙碌不堪的加班,他一点儿都不开心。而且资本无情,说裁员就裁员,打个你措手不及。他一直欣赏父母的生活方式,有一份说地过去的工作,重要的是要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宋轩妈妈又转来 30 万块钱,10 万是他这一年的房贷加生活费,20 万留给他新房装修布置用。“既然决定考公,就不要再找工作了,安心学习,积极备考。”这是张老师的原话。
对张曼和宋轩来说,那可能是他们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宋轩每天早晨把张曼送到地铁口,她坐 13 号线上班,他回到出租屋复习。一天俩人至少发十几条短信,“到公司了吗?”,“中午吃的什么?”,“困了就趴在工位上睡一会儿”,“今天不加班吧?几点能下班?”,“坐上地铁了吗?”……都是些琐碎对话,空气中却全是蜜糖的味道。
当时张曼在门户网站工作,她选的早班,8 点到公司,下午 4:30 就下班,即使拖一拖 5 点也能下班。她一般 5:50 到家门口。每次她抬手敲门,才敲一下门就打开了,露出宋轩笑嘻嘻的脸。原来他早就站在门里等着,说要感受“当幸福来敲门”。
宋轩下厨做晚饭,张曼在旁边当帮手。宋轩深得爸爸真传,厨艺很好,能变着花样一个星期不重样。吃完饭,俩人手拉手在小区溜达溜达,再回到租住的小窝。他到书桌前继续备考,她坐在一旁安静地读本书,或者洗洗衣服做些简单的家务。
他们周末经常一起到郊区游玩。那时候真是年轻且精力旺盛,俩人转三趟公交车,晃晃悠悠地坐上两个小时,去怀柔白河漂流。那里的风景,绿水青山,像画卷一样美。俩人穿着救生衣,一起奋力划皮划艇,自上而下激起串串水花,张曼故意捧一把水洒到宋轩脸上,呛得他干咳起来,两个人哈哈大笑。多么欢乐的时光,一去再不回。
他们还经常一起研究户型图纸,上网查各种装修方案,周末逛家居市场,争论这个地方是摆成品衣柜还是要专门定制衣柜,提前畅想新家生活。他们结婚了,他们买房了,他们在这个城市安家了。生活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到处都是幸福的味道。
他们年轻,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在事业上能走多远。宋轩要考公,张曼没有反对的理由。况且公务员一直是主流社会定义的好工作。转眼到 10 月,宋轩报名,随后考试;1 月份出成绩,笔试通过;3 月面试,又顺利通过。5 月,宋轩成为一名国家部委公务员,还有了北京户口。
宋轩搂着张曼:“大家都说考公难,那是因为没有黄冈密卷的媳妇。”张曼笑着说他“都是歪理邪说”。
张曼老家是湖北黄冈的,对,就是你从小做黄冈密卷的那个黄冈。
他们的新房也交房了。他们忙着装修、跑建材市场,在毛坯房里拿着早就研究好的设计方案一点一点地比划,看着新家一点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满心欢喜。
和张曼的最初规划一样,他们开始和双方父母商量婚事。按照他们的想法,在北京和黄冈一切从简;在济南实在无法从简,那就宋轩爸妈说了算,想怎么安排他们都同意。
2009年 10 月 5 日,他们在济南举办了体面的婚礼,双方父母都喜笑颜开。尤其是张曼妈妈,虽然嫁女儿舍不得,可是女儿嫁到这么好的家庭,女婿又有这么好的工作,她高兴地直抹泪,“曼曼总算熬到好日子了”。
这一年,她 25 岁,他 26 岁。他们总觉得未来很长。他们都会手拉手在一起。
第28章 唯有工作,唯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