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学这些人一样,也进入黑暗里,或能抓住他们的鬼影。”
萧曜蹙眉,想到了之前萧沉砚递来的传书。
“之前你信中提到我母妃病逝之事,那时我只觉此事太过离奇,难以相信,但经过这些天南岭之事,却是细思恐极。”
萧曜每每想起,都觉得头皮发麻。
“小砚,真的不是陛下吗?”萧曜压低了声音,口齿生寒。
若他母妃当初真是死于皇宫中那阳龙压阴凤之阵,那当年先太子的死呢?
萧曜都快记不得自己那位父皇的模样了,现在只觉对方可怕。
先太子死后,这十年间,大雍朝堂乌烟瘴气,怎会有一个皇帝不理朝政,只图寻仙问道,把国事都交给儿子去处理?
若这个儿子有治国之才便罢,偏偏现在的东宫,真就是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之辈。
可以说,这些年若非有萧沉砚平定北境,霍家人坐镇漠西,大雍内部怕是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但要说朝中真的没有可用之人,也并非如此。
不论是内阁那几位大臣,还是如今的左相和右相,虽为人皆有瑕疵,但并非无手腕者。
萧曜远在南岭,政治嗅觉不算灵敏,但这么多年下来,也品出端倪,他觉得奇怪,又说不出哪里奇怪。
“国家大事看似是太子在处理,实则他这些年除了结党营私,纵容手下人贪污敛财,又做过什么?”
“七叔不觉得,这一切就像是钓鱼吗?放长线,钓大鱼。有人看似风光,实则却是身为鱼饵却不知。”
“咱们那位陛下藏于幕后,修仙问道,可十年了,太子都没能掌握真正的话语权,说到底,这个朝廷始终被他老人家掌握在手中,所有人都是他掌心的一枚棋。”
萧沉砚声音平静,但话语中的每个字,都让萧曜骨子里发寒。
“七叔觉得,皇祖父为何会同意我从北境回京?”
“他赐我‘厌’字,将我发配北境,又‘纵容’我在北境日渐壮大。”
萧沉砚语带嘲讽:“七叔觉得,在皇祖父眼里,我与太子像什么?”
萧曜遍体身寒,他说不出口。
如今的太子,就像是故意被丢出来的靶子,被日益养肥养壮,表面风光的一个‘宠物’,或者说,像是一只最肥美的诱饵,吸引着那些蛀虫朝他蜂拥而去。
而萧沉砚,是用十年风霜打磨出来的利刃,他是最好最利的一把刀,可以将那些蛀虫一举杀光杀尽。
纵观萧沉砚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如何成为厌王的……
萧曜只想到了两个字:养蛊。
这是古凌月这些天告诉他的关于九黎族人如何养蛊的。
无数只虫子放在一起相互厮杀,直到剩下最后一只最为凶残和强壮的。
而萧沉砚……就是那只最为强壮的蛊王。
当年东宫惨案,镇国侯府蒙冤,乃至他母妃突然病逝……会否都只是这其中的一环?
萧曜突然觉得,如果猜测是真,自己是何其幸运,当初才能活着离开京城?来到南岭封地?
心思一转之际,他瞳孔紧缩,心脏像是被一只大手攥住。
若他的平安离京,是他母妃用命换来的呢?
第152章 求救求到青妩跟前了
萧曜自知自己并无惊世之才,也无治国之头脑,比起皇权争斗,他更爱的本就是如今这般富家翁般的闲散生活。
京城之地波云诡谲,他厌恶那个地方。
当初他扶柩南下,离开京城,心中没有半分不舍,反觉得轻松。
但如今几乎确定,他生母贤嫔之死与陛下脱不了关系,萧曜身为人子,如何能安坐家中。
但他又清楚意识到,似他这样手无实权的王爷,没有传召根本不得归京,即便回去,他又能做什么呢?
没准还会成了萧沉砚的拖累。
青妩早已画了转阳符交给了古凌月,给了她十年寿元与萧曜厮守,但这十年之内,夫妻俩须得多行善事,广积功德。
萧曜心里已有准备,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那两个孩子。
“那两个孩子,以后我还能再见吗?”
萧曜眼中带着怅惘,不管怎样,日游和夜游在这一世都是他和古凌月的骨血。
虽注定了亲情缘浅,可到底是亲生的啊。
“会再见的。”
萧沉砚说话间,看向萧曜身后,却是夜游立在廊下,他手里还抱着个襁褓,正是奶娃娃日游。
日落之后,夜游便能变回成年男子模样,萧曜顺势看去,瞧见变回好大儿夜游,饶是现在,依旧有点恍惚难以接受。
“我与父亲说说话,表妹那边已经准备好要动身了。”
萧沉砚点头,这才离开。
自从那夜表白之后,他和青妩没怎么见面,主要对方一直躲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