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也要好好活一次(139)

真正忙的是国内的投资机构,文琦作为客户将一部分资金给他们代理,那么投资代理人才是真的忙。

文琦询问过相熟的同学,对方作为投资机构的高级打工人,一年能过三五百个项目,但是能成器的就三五个,但有这三五个就不愁了。

结婚第三年,文琦已经二十九岁,他从外面回家时,阿姨正在家做饭,游景明坐在客厅沙发上等他回来。

文琦当天出门的主要事情,是和陈立群大厨重新划分利润分配比例。

文琦从最开始的投资,到后面饭店受欢迎又开了分店,每到一个阶段文琦都会重新与对方划分一次,文琦自己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

只是比例减少,但数字是持续增加的。

游景明在早期就问过他,关于投资到一定时间,怎么避免被人踢出来。

对此,文琦给出的实际行动让游景明很是赞赏。

很多创始人和投资人会出现矛盾,特别是在上市之前,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创始人会觉得那些投资人已经挣得太多了。

当他们觉得自己拿到的远远不够,因此要么会想办法把别人踢出去,要么就重新划分,说好听点是要进行激励。

刚开始的时候连陈立群都不能理解,因为他觉得文琦如果不帮他,他自己是很难出来开店的。

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在意他这样一个无根基的人,所以陈立群最开始是反对降低文琦的比例的。

他觉得自己也是很有良心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

但投资人不会嫌钱多,创始人如果不自己提出来,他们也不会做出激励和重新划分的行为。

就好像员工不提涨工资,多数老板是绝不会给他们自己涨的。

后面陈立群就明白文琦的用意了,当他当了老板,他的立场也已经不是从前的员工,他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文琦上辈子是个社畜,但是也知道自己头顶的老板是怎么和投资人打交道的,经营公司的老板在创业初期,只要有人投资他就谢天谢地。

可一旦公司成立状况好,走了上坡路,他们或许会对投资人有怨气。

投资人是用钱赚钱,创始人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累的人。

当然员工也觉得老板赚钱更容易,总之一级一级的往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得的还不够。

所以文琦用台阶让自己一级一级往下,他当然知道他可以依然按照最初的模式来分钱走,但是这样分不了几年。

随着时间线逐渐拉长,大家挣得钱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陈立群会不满意,而那个时候就是自己被踢走的时候。

其实不只是这一个项目,他在和哥们儿一起创业做公司的时候,所有的人也都这样约定过。

在大家还没撕破脸之前,各自重新划定满意的分成,这样就行了,或者在合适的时间退出去也行。

文琦投资挣钱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的,根据利润的多少来重新划分。

人性什么的,文琦从来不想去考验。

作为投资人,他投了很多个,能成一两个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真的投了一个很成功的公司,文琦反而要谨慎把握,防止自己在半路上被踢出局。

因为重新划分,所以他现在还能和陈立群是朋友,再过些年文琦就会彻底的从他的饭店当中抽身。

当然这是文琦在对好友和有交情的人,才会这样和睦。

在真的和他非亲非故的人,用纯商业的眼光去投资的情况下,他就不会让步太多。

虽然也有一些人会暗地里有小动作,公司才刚步入正轨,就急着要把所有人踢出来,文琦也不会当做软柿子,他也可以去反手扶别人。

他又不是把所有的身家压在一个项目上,装鸡蛋的篮子多得是,何必非要压在一个人身上。

如果创始人没有自知之明,非要作死,那文琦就让他自取灭亡,在这点上他很果断。

但他还不是最狠的,文中的主角不论是文森特还是任文柏,包括顾庭,在这方面都很强硬。

都说商场如战场,投资场上也是血雨腥风的,不可能有小白兔。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琦做的比自己当初设想的还要好,连文泽也夸赞他有投资眼光。

在国内帮他做投资的人,最终决策还需要文琦拍板。

代理投资人挣的是工资和奖金,但也感叹如果文琦自己在国内,并且时间精力允许的话,估计就用不上他了。

好在文琦没那么喜欢工作,这才有了他的职位。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似乎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有人会把自己在风口上的收获,当做自己的成功经验传出传递别人。

文琦当然也趁着这个热潮捡点钱,但他始终不会过于狂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