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这就让对方很不解了。
就算被枪指着,安安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身子朝旁边歪了歪。
一声枪响,入侵者倒地,眼睛睁的倒是大,却不知道是谁从背后一枪。
对方不怀好意的说这里是无法之地的时候,安安就已经打了手势,远处的文浅如果打不中的话,安安就会自己解决。
至于被人夺了的枪,里面也就一发子弹,刚刚安安已经打出去了。
可能死者也没想到,他用于威胁他人的话,成为了自己的死亡判定结语。
文浅想,这应该是自己最后一次杀人,老了也不中用了。
安安从衣服里掏出短枪,给地上的人又补了两枪,确定人死透了才把尸体拖走。
接下来被小金叔暂困的两个人,安安就不需要劳烦他和母亲了,她自己亲自解决。
小金回家的时候还在赞叹安安的处事手段,平时看着不声不响的一个人,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
这个孩子情绪并没有特别大的起伏,杀人前后没有兴奋没有恐惧。
安安觉得,杀人而已,连死者也说过,这里是无法之地。
那么他和他家人死在这里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这几个人死的也不冤,天灾之后他们一直觉得心狠手辣才是存活在这世上的道理。
他们从来没觉得自己抢别人的劳动成果有什么不对。
当他们真的倒在安安枪下的时候,也终于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即使面对对方涕泗横流的求饶,安安一刻都没有犹豫的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处理好尸体之后,安安就回家了,文浅正在家给她做好吃的。
这是安安第一次手中见人血,因此文浅还是要多注意对方的状态,没想到孩子还挺冷静的。
第228章 番外十四 多年以后
在安安步入中年的时候,塑料制品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于是安安家又用上了压水井,她和尹川就不用再挑水了。
南北方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用电了,但是北方就还慢一点。
一些手电筒和卡带播放机开始重出江湖。
安安原来只能从书中看到的东西,和当初妈妈年轻时使用过的东西,现在也能逐渐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和丈夫会买一两件回来满足好奇心,也会和家人一起去小城照相留作纪念。
她知道自己家住的偏远,要拉电线基本不可能,最远应该也就到他们最近的一个村庄。
一切都由南向北慢慢传播着,安安猜想未来应该会和书中讲的那样,在某一个时间点突飞猛进。
可她又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应该不会见到了,当初和妈妈一样的时代。
毕竟人就这么多一点,再怎么快也走不到那一步,但是她觉得自己的孩子秋秋可以见到。
或者秋秋有孩子的话,应该就能享受了。
当初母亲还在的时候就说过,虽然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人的欲望是很难把握的。
当初穷苦的人们觉得每天能一天三顿白米饭就是好日子,可是真的等大家有鱼有肉一天三顿都吃的好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又奔着车和房去了。
别人都有,自己没有,就会形成极大的落差,甚至觉得 人生没有意义,不仅逼迫自己要往上爬,连孩子也会被附上人生意义。
于是孩子们没有了生活压力,又出现了精神压力。
正在经受无形的精神压力的孩子,会被经历过有形困苦生活的大人嘲笑,大人们会认为自己经历过的吃不饱饭的时代才是最惨的,精神压力那是闲的。
当初她还不明白精神压力是什么,现在她明白了,人们开始攀比谁家有电筒,谁家有收音机录音机,还有缝纫机和手表了。
当人吃饱,就该找点别的事情来比较了,连带着孩子们读书的事情也要开始比较。
连婚丧嫁娶都开始攀比,又有什么是不能比较的呢?
纸质的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人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于是更加向往南方,不少年轻人开始希望去那里闯出新天地。
在时代的进程中,会有不少人想要闯一闯,但是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是少数。
在安安看来,连成功在历史上都能循环往复,就看是哪些幸运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了。
自行车变多,后来四轮烧油的农用车也出来了,卡车也出现在北方。
一些主要的路段也开始拓宽,水泥土重出江湖,车子在北方主要是运煤或者运木头。
人们想要去另一个地方不再和之前那样花费很久的时间和精力,虽然速度还远远赶不上天灾之前。
后来小城和村庄通电,还有人带着放映设备来村里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