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黄色柿子放软放红之后才能吃,不然黄色的就是没熟,咬一口嘴里就会又涩又麻,而且他们那里还做不了柿饼。
当初她不知道,还以为大家吃的都是同一种柿子,并且对“柿子捡软的捏”这句话深信不疑,直到大学才知道别的地方还有脆柿子。
两家人回去一趟之后,把自己弄回来的树种在家附近。
文浅在屋后选了两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将树栽好,期待着它们在春天里顺利发芽长叶子。
之后她又去了几回,土带的少了一点儿,来回拉了十几棵分布在后山。
大多数的果树都成活了,在气温回升的时候都长出了叶子。
邻居家人多,后来他们就带着婆婆和孩子都去了
也在自己家附近种了十棵,心想以后就不愁果子吃了。
文浅种的多一些,毕竟她不太需要考虑储存的问题,邻居家种太多吃不完都不好放,并且他们也没有地方进行交换。
弄好这些之后,往后就开始在田间地头劳作了。
翻土的时候,文浅就在想没有机械和牛,自己翻的时间就变长了。
种小麦的时候,看着一颗颗的麦子,她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点和麦子相关的食物,除了面粉还可以做糖。
麦子发芽之后不就是可以做麦芽糖的吗,文浅挺喜欢这个味道的,以前在网上也买了罐装的或者块装的。
老家的麦芽糖叫丁丁糖,因为卖糖的人会敲击手中的铁块,叮当叮当的响。
家里的大人将糖买回来,粘上粉,小孩儿要吃的时候就敲一块下来,只要天气不热,它就是硬邦邦的。
于是文浅在家泡了一点麦子,准备等发芽之后自己在家做麦芽糖。
制作流程当然也能在书中找到,流程自己已经记得,现在也只能自己制作了。
就在文浅在自己田间播种的时候,邻居的孩子过来询问。
他们家大人派孩子过来先问一声,能不能用猎物换一些麦子或者其他的粮食。
因为春天播种之后,收获就是秋天的事情了,而这中间的时间段他们手里可以吃的粮食就不太多。
这时间他们种的菜可以吃上,还可以去打猎,所以他们有足够的肉。
唯独米面这种主食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斤两,所以先让小孩子过来询问一下文浅的意向。
文浅问孩子,如果换了小麦回去,他们要怎么磨成面粉,
孩子们说他们有简易铁质的磨粉装置,吃多少可以磨多少,但是无法一次性磨很多。
知道他们自己可以磨粉,于是答应给他们用新鲜的猎物交换小麦。
刚好春天她要种的东西就太多了,很多时候都顾不上打猎。
于是孩子们开心的回家和大人说了这件事。
第151章 以物换物
文浅和他们交换的是自己当初在夏省种植的小麦。
那个时候的火山冬天经常让她没法种植粮食,并且那个时候种出来的小麦产量也不高,所以剩下的不多,干脆就拿出和邻居换了。
她的空间里面还有当初自己在安省老家收来的小麦,所以她不介意和对方用猎物交换粮食。
至于当初那些自己购买的面粉,放在现在她是绝对不会换的,因为现在的加工方式,达不到当初那种又细又白的质量,换出去了反而会让其他人觉得奇怪。
交换普通的小麦如果能让自己的邻居安定下来,对自己也有好处。
自己的条件不错,都准备用麦子来制糖了,和对方交换也没什么。
小孩儿回家之后告诉父母阿姨愿意换,孩子的母亲很高兴的拿着刚猎到的猎物准备去换。
外加一瓶他们珍藏的野蜂蜜,想要作为礼物送给文浅。
男主人叫金永杰,女主人叫宁婉,所以他们的小孩文浅就叫他们小金和小宁。
这一对夫妻都比文浅要小一点,文浅就叫两个大人叫大金和大宁。
或许是因为文浅也会打猎,所以这对夫妻觉得她愿意换是出于好心而不是一定需要。
所以他们提供的猎物的数量和重量都比文浅想象的要多。
因为没有货币,只有称斤两,文浅也看出来对方给的远超于自己小麦的价值,并且还有一瓶蜂蜜。
于是文浅问大宁今年准备种什么,有多少种类的种子,说不定双方可以交换。
虽然她明确的知道对方手里的种子种类和质量不会比自己更多更好,可是她也不想欠对方。
他们今年准备种植小麦多一点,还有玉米和豆子,他们手里还有稻谷种子但也没准备今年种,水田的管理可比其他的要难。
文浅询问他们有没有土豆和红薯,自己也有育苗准备种一些的。
特别是红薯可以繁殖很多秧子出来,给一些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