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乱神
“好,我这就去。”孟微之说。
陈八尺持着短木杖的手僵在空中。孟微之对此却没反应,从空置的神台上滚下来,披上黛紫的罩袍,摸索着将一把锁呐别在后腰上。陈八尺看着他被素布盖住的半张脸,缓缓将手里的短杖放下了。
他原以为这短杖是二叔的什么信物,可人家根本不看,听完事由,说去帮忙就去了。
“孟十四,”陈八尺结巴了一下,“先前是我不识相。”
“我帮这个忙,不是要听你这句话。”孟微之浅浅一笑,“你对我如何,我不在乎,我此去要救的也不是你。你若觉得不安,便替我在此处扫一扫平泉寺的正殿。”
陈八尺被他说得出了汗。这孟微之看着不过十八九岁,这话自他口中说出,显得有些奇怪。他张了张嘴,忽觉手里一沉——那短木杖不知何时成了一把扫帚。
他正愣神,孟微之盘好发髻、挑上药担,越过陈八尺向外走去,边走边挥了挥手。
“等你扫完,你儿便平安了。”他道。
*
陈家二叔独身坐在祠堂阶下。族人都被他遣去罪堂前守着,满庭只剩榕树叶的萧萧声。
他看到紧闭的正门被推开。
一个黛袍少年自门缝间进来,先将药挑子撂在地上,再整了整衣衫。他双目被遮掩,本该是看不见周围,却精准地面向了阶上的长者,躬身抱拳,口中却是直呼其名:“丹迟,别来无恙。”
“你如何认出是我?”
“简单。”孟微之笑道,“每个人的气息都有别,我不用眼,就只听呼吸。”
陈丹迟的目光落在他额目间的素布上。
孟微之在某年七月十四不明不白地出现于吴郡——在中元前的游神会上,一个不过三月的婴孩在救苦仙尊孟如海手中的大瓠中双目紧闭、啼哭一声,催燃百里灯火,其后吴郡数年皆无中元百鬼夜行。
万仞山的仙长亲自看过,说这瓠生子有业果,便将其带回万仞山,养到十五岁,并告之以天命、授之以术法,要他渡尽恶鬼致前身。
因手托此子的救苦仙尊俗姓孟,且吴郡以生日取名为俗,百姓便称此人“孟十四”。十五成立后,孟十四自取名“微之”,在外游历三载后回到吴郡,做了个卖药郎中。
陈丹迟因有通阴眼,曾拜入万仞山仙门修持,在那里见过孟微之。那时,孟微之还是个总角小儿,便已用素布覆面。
鲜有人见过孟微之的眼睛。
“你可知我为何要让八尺去寻你?”陈丹迟撑起身子,“若是寻常的邪祟,有我在即可。此番之事却并非是我辈能应付的,须你这个天星命来成天人事。”
孟微之走到阶下,只觉体内残剩的神魂一颤。他一下明了陈丹迟所言何意,反手拿了锁呐,仍是不疾不徐地问道:“琅珰究竟惹了什么东西?”
“我看,”陈丹迟叹道,“他惹了大公。”
先前陈八尺找上孟微之,说话遮遮掩掩,说是琅珰在中秋游神会上冲撞了秽物。
“并非如此,他只是不敢道实情。当日琅珰扮大公座下引圣童子,不慎碰翻烛火、燎着大公衣袍。其后第二日,琅珰便高烧不退、难复神智,出现为邪祟所侵之相。”
孟微之推开神堂的门。阳光落在那一悲一喜两张面孔上,他顺着光望去,眨了眨眼,那两张脸又于生灭间变得无表情,双双垂眼,悲悯地望向足下之人。
“不管了。”他回身对陈八尺道,“救人要紧,我去看看孩子。”
*
陈家众人拿着火把,守在罪堂门口,正一筹莫展,忽见自家二叔领着人冲过来。他们定睛一看,只见陈丹迟身后跟着瓠生子孟微之,急忙道:“罪堂不可任外人出入!”
那外人不管他们,径自往前走去。众人都知道孟微之厉害,象征性地阻拦后,自觉地往两旁退去,给他让出一条道。
孟微之步履坚定,一头撞在了门上。
众人:“......”
陈丹迟默默背过身,心里犯嘀咕:没准这小子真是个瞎子。
“无妨,无妨。”孟微之爬起来,一脚把门踹开,霎那间一个黑影飞出,又把他撞得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壮汉暗道不好,刚要出手帮忙,孟微之提着那“影子”便爬起来,将其悬在离自己一臂远处,反手抽出唢呐。
刚才那黑影正是琅珰。
这孩子此时面上筋络凸显,皆为黑色,双目浑浊,大张着嘴,发出近似小兽咆哮的声音。他拼命伸手要去抓挠孟微之,可孟微之使着巧劲扣住其颈侧,将其死死制住。
“琅珰!”他喝道。
琅珰停滞一瞬,继续发狂。
不是夺舍,亦非痋术,更像被人施了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