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他们想要平安符的想法,林涯也没拒绝,不过他现在还不会画,再说了也没工具,因此和他们约了年后给寄过来。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张润三人,林涯直奔火车站。
由于过年期间票务紧张,所以林涯只能买了站票,一路上要站十来个小时才能到家。
林城和原主老家白水市离得并不算特别远,除了坐十几个小时火车以外,他还得坐大巴转到县城,再从县城坐车回村里,期间还要走上一大段距离。
林涯到家的那天,已经是除夕夜了,第二天就是新年。
赶着黑沉沉的夜色,林涯快到村口了才把一路上买的东西背在身上。
这个点,大部分人家都还没睡,点着火盆等着守岁。
他们这偏远农村,连电线都还没拉,家家户户都点着蜡烛,有些小孩趁着夜色找着大人们放完的炮竹,里面经常有些没点燃的漏网之鱼。
“咦?村口这个时候怎么还有人进来?”
“那是谁?好像没见过诶。”小孩子们挤做一堆,好奇又警惕。
“爹!娘!有人来了!不认识的人!”
第37章 八零年代玄学大师(三)
这吼声在寂静的乡村可谓是平地一声雷。
家家户户都有人陆陆续续的跑出门,就着门口的火烛看到了来人的身影。
来人穿着一身黑色大棉袄,脚上是一双黑色皮靴,戴着顶皮帽子,背上扛着一个大麻袋,围着围巾看不清脸。
“谁啊?这是……”大人们交头接耳的嘀咕着,眼睛盯着缓缓踏着雪和泥巴走来的身影。
“叔,是我啊,水程啊!”
来人走近时笑着打了声招呼。
“什么?!程子啊?你、你回来啦?!”头发花白的老人眯着眼睛,听到熟悉的声音惊了一瞬。
“程子回来啦?!”一旁的妇人也是惊讶得不行,不是说失踪了吗?怎么回来了?
不过回来就好,她感慨着:“回来就好!这几年上哪儿去了?过得还好吗?”
林涯眉头微挑,其他人都不知道原主是坐牢去了吗?
“过得还行,就是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他避重就轻的避开这个问题,托了托背上的大麻袋。
妇人也和水程是亲戚关系,看到他的动作,想到了这几年面上从来没露过笑的林玉梅母女几个和她那位难说话的婶子,连忙说道:“闲话到时候有空再说,快快快!大冷天的,又走了这么老远的路,冻坏了吧。快回家吧!你爹妈媳妇都在家呢!”
“是啊,赶紧回吧,几年不见,家里人肯定想得很。”一旁的老人也附和着,顺便把一旁玩闹的小孙子叫回了家。
林涯笑了笑应了一声,一路上打着招呼,脚步一深一浅的循着原主记忆里的位置往家里赶去。
村里的路都是泥巴,前两天下了雪,如今化了混着泥巴和炮竹的碎屑,又脏又难走。
直到一间泥巴和着红砖块垒起来的平房门前停下,旁边的院子围着的鸡圈闻到陌生人的气息有些躁动的发出声响。
“爹!娘!我回来了,开个门啊……”
——
听到那声喊声的时候,大妞正缩在冰冷的被窝里,和妹妹挤做一堆取暖。母亲林玉梅坐在床边低低咳嗽着,手里捏着针线缝着用出嫁时带过来的衣服给改小,明天用来当她和妹妹的新衣服。
“姐,我饿了……”
大妞摸了摸二妞的肚子,往下压了压,习以为常的小声说:“好了,姐帮你按住了,现在不饿了吧,快睡吧。”
“明天睡起来就有好吃的了……”
“真的吗?”二妞撅了噘嘴,有点不太相信,她的病才刚好,这几天天天喝米粥,她觉得吃不饱。但是她还是决定相信姐姐说的话,乖乖闭上眼睛睡觉。
林玉梅听着两个女儿的话,手一抖,针扎破了手指,但是她一声不吭,鼻尖酸涩,眼眶却干涩得流不出眼泪。
要不是她太软弱,也不至于过成这样。
可是她又能怎么办?
她当初被继母逼得下乡,改革开放前嫁给了水程,生了孩子舍不得,所以也没去参加高考,如今课本上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城里也没了她的容身之处。
丈夫去城里找工作一去不回,杳无音信。婆家嫌她生了两个女儿,丈夫失踪后更是恨不得把她们赶出家门,她身无分文带着两个女儿只能战战兢兢的留下来当牛做马。
可是不论她再怎么勤快,婆婆和其他人也没个好脸色,不仅整天挨骂,连两个孩子一起,饭都吃不饱。
想到这里,她顿时停了手上的动作,怔怔的出神。
此时门外却传来熟悉的声音,林玉梅瘦弱的身子一颤,掀开被子连鞋都想不起来穿,直奔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