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其实不想说这个,想说点实话:比如说为什么大家刚刚的注意力都在因扎吉和卡卡身上,因为这两个人是球星,是有能力,还有名气的足球运动员。有他们两个在禁区前顶着,他们两个人都分别跑出了空档,那这许世安的传球不管怎么说都得落到因扎吉或者卡卡其中一人身上。
在西多夫没有接球之前所有人都是这么以为的,因为这是所有足球俱乐部的现状,不管你主教练定下的战术是什么,是要踢什么样的阵容,你都要考虑到球队的巨星球员。他们本身的意愿是一回事儿,他们的球迷对他的出场期待,俱乐部花了大价钱将他买来对他出场的场数等等都有要求的。
就像之前执教皇马的卡佩罗封杀贝克汉姆一样,从一个主教练的立场来说,他没有任何错误。其他任何一个主教练虽然可能不会做出跟卡佩罗一样的操作,但他们心里对卡佩罗的这种行为也不会进行谩骂吐槽,因为这是正确的,合乎一个教练职责的行为:压住其他球星蠢蠢欲动的心思,确立绝对的主教权威,确保所有的队友最起码能在表面上不敢再不反对战术布置。
但是这件事对除了主教练之外的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其糟糕的选择:小贝这么好,怎么能不用小贝?花那么大代价将小贝签过来就是为了让他坐冷板凳的吗?
大众并不是对西多夫这样的球员有意见,也不是觉得西多夫能力不行接不住球进不了球,而是当这三个人站在一起的时候,镜头就不会对准西多夫,因为卡卡和因扎吉是更闪耀的存在。不是对西多夫有意见,而是当你看到两枚闪闪发亮的宝石后,你自然就不会再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小钻石了。
这样的战术好用吗?非常好用!用两个明星球员来吸引注意力,然后出其不意让西多夫进球——非常简单的战术,正在看这场比赛的教练心里几乎是立刻就想把这个战术用到自己球队上:简单高效能进球,谁不爱呢?
但能用这个战术的球队,那就代表他们球队最起码是有两位巨星能完全吸引对面注意力的。先不说你怎么才能做到让这两个巨星执行这个燃烧自己的光亮来照亮别人的战术,还让他们之后在球场上乐呵呵地同队友庆祝,就说你能不能再找到一个跟许世安这样的中场球员。
如果是在曼联,那就是用小小罗和鲁尼去吸引对面注意力,然后让名不见经传的18-斯科尔斯进球。小小罗和鲁尼自身愿不愿意去衬托队友斯科尔斯那没人知道,两人之后会不会跟斯科尔斯产生矛盾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但这场比赛一结束,如果全场唯一的进球在斯科尔斯身上,那斯科尔斯传球的中场球员肯定会被小小罗和鲁尼的球迷喷:为什么要传给斯科尔斯?你是不相信小小罗还是不相信鲁尼?他们两个的技术和能力难道不能进球吗?
赢了比赛倒还好,传球的中场球员最多是会被两位球星的球迷们吐槽,但如果这场比赛输了……啧,那下场,光是想想就要为那位贯彻了教练战术的球员捏上一把汗了。
解说员脑子转得快,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么多。但其实这个战术真的要执行起来很会要更多的阻碍因素,所以他没说什么别的球队也学学AC米兰,这怎么学?让许世安学个影分身?
战术简单,但这战术背后的关系更难处理。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执行起来都不一定能进球的战术,而破坏整个球队的稳定,破坏队员的关系,将更衣室氛围弄僵——得不偿失。
大多数球迷可不管你教练什么战术不战术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为眼见为实。
……
博洛尼亚的主教练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愤愤地看了一眼安切洛蒂,极其羡慕地看了一眼AC米兰的球员,最后只趁着AC米兰球员庆祝的时间对自家球员的防守人员交代不要再漏掉西多夫了!不管是AC米兰的哪个球员,只要他们冲到前场了,你们都要看紧他!
主教练倒是想多交代两句,但比赛很快就开始了,博洛尼亚的球权。
因为刚刚的丢掉了一球,所以博洛尼亚踢得十分稳健,AC米兰这次再抢到球权的是时候已经是比赛进行到第二十三分钟了。AC米兰这边一拿到球权便像刚开场那样直接全体压上,因扎吉、卡卡和西多夫也再次冲到了最前。
而这一次,西多夫完全没有被忽视了,来防他的博洛尼亚后卫跟防守因扎吉和卡卡的球员一样多。三个人也一样选择了同时突破,而这边因扎吉刚突破出来,许世安的足球便直接送到了脚下,博洛尼亚的防守球员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分出了两个球员去防因扎吉的时候,因扎吉抬起了脚踢向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