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不假。
武林盟扎根的雁山镇,萧然山庄所在的摇风县,或是其他势力盘踞之地,都有燕家的铺子。正因如此,虽不比飞鸽盟,燕家也有些搜集消息的门道,自方柳与闻行道秘密求药之后,燕家便暗中盯梢武林盟动向。
对于暗涌的风云,燕折风心中有数,他笑笑:“郭叔过誉。”
虽有数,可总要等对方提起。
况且——
燕折风瞧了一眼身旁的方柳,自心上人裹着冷香落座于身侧起,他手心便生出薄汗。想多看几眼又怕孟浪,头晕目眩,心间似虫蚁啃噬的痒,早忘记当年如何传出了风流的名声。
他将白日里方柳送的剑佩戴于腰间,不自觉轻抚剑身,终是忍不住,痴痴然多瞧了几回。
闻行道嗤之以鼻。
方柳察觉他目光,未放在心上,兀自等郭盟主的寒暄结束,这才抬眸,道:“郭盟主,该说正事了。”
“是,正事。”燕折风猛然回神,遗憾收回目光,正了正神色,“我燕家人喜欢广结天下有识之士,今日有缘与诸位侠士相聚于此,若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定当义不容辞。”
话说与众人听,眸中意却只在一人,等的回答亦唯需一人而已。
闻行道开口:“燕少家主大义。”
燕折风似笑非笑:“不比闻大侠。”
郭征处世老道,觉出两人话中风云莫测,但不置一词,只抚须笑道:“燕世侄有此心,还有赠药之恩,日后燕家有何需要,尽可以来找老夫。”
“先谢过世叔好意。”燕折风道,“不知可有晚辈帮得上忙的地方。”
郭征答:“的确有。”
说罢,他伸出一根手指,朝天上指了指。
燕折风正色。
及至于此,几人才引出今晚的正题。燕家乃是皇商,却又并非全然是朝堂中人,各方都有人脉,燕折风结交江湖人一事广为人知,是最合适的中间人。
燕折风视线扫过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方柳面上,意有所指:“天将变?”
方柳抬眸,眉眼弯起细微的弧度,眼底神情莫测,透着一股万事万物尽在掌控的惑人。
他说:“正是时候。”
燕折风闻言,凝视方柳良久,忽而一笑:“也好,你知我,定不会拒绝你。若你志比鸿鹄,那燕某多少也算个钱袋子。”
第74章 去岁
次日。
燕折风领商队前往尚京,当日便入了皇城,片刻未停。
此后暂无消息。
临年底,朝中官员做了封印仪式,各自归家过年。
身为翰林的顾择龄,却因“简在帝心”,日日被宣进宫讲书。担着公事的名头,无非是帝王见状元郎俊雅清隽,文采斐然倒是其次。
顾择龄站在殿外,声音清朗地讲书,听殿内笑闹乃至不堪入耳的淫靡声响,不为所动。
忠良言官闻此荒唐事,不顾已经封印,递了劝谏君王的折子,于是得罪了乐在其中的皇帝与其面前的红人大太监福林。昏君索性将这白发苍苍的两朝老臣也叫来殿外,让他听殿内的淫词艳曲,且还要他作出一首艳诗来。
老臣长吁短嗟,直呼“忠君之心可鉴”、“奇耻大辱”,便摘了乌纱帽往硬物上撞去。若非顾择龄拦着,险些就要撞死在宫内柱子上。
次日,老臣便因身体不适告老还乡。
方柳从顾择龄那里得了密信,信中写:顾某不才,如今才知方公子通透。做官前,我以为能做忠臣,到底是年少不知事。若君不君,臣自该不臣,否则忠只是愚忠。
方柳将这封堪称忤逆的信烧了。
燃尽前,想起初见时顾解元的清正腼腆,逗弄三两句便面红羞燥的样子,此后怕是很难再见。
.
各地皆为年节忙碌。
雁山镇三五不时便有大集,周边来城镇买卖年货的村民络绎不绝。并非鼎盛的朝代,寻常百姓难得喜乐,愈贫瘠愈如是。
京中更是,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方家府宅同样有年意,院中来来往往的弟子和仆从,脚步显得比往常轻快了几分。府上接连摆了几回宴席,多是为武林大会提前来武林盟,听闻天下第一剑暂居城中,慕方柳之名来拜访的侠士。
他日在莺州,方柳并不总是见客,现在却来者不拒。
也不提旁的事,来者是客酒肉相迎。
萧然山庄在江湖上地位斐然,众人敬之、仰之、远之,此刻忽能近之,都受宠若惊。等见到传闻中的方庄主,晃神过后,激动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把酒言欢间恨不能以性命相交。
腊月廿九,雁山镇内有今年的最后一趟大集,此后直到正月初十都不再有赶集的机会。
为此,闻行道赶来相邀。
方柳欣然应允,郭氏兄妹同行,莫凭也厚了脸皮跟来。五人未带侍从,结伴去了年集,穿梭于闹市,随手买些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