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这一家子是在三面下注?】
耿弇苦笑不得,“难道他们一家子都不商量一下的吗?”
一旁的吴汉顿了顿,作为彭宠曾经的好友,也不明白这一家子到底在做什么!
【不过这三面下注嘛,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家子团灭了。
话又说回来,彭宠和吴汉往哪里跑呢?
因为彭宠的老爹曾经是渔阳的太守,虽然他老爹已经死了,但渔阳还是有他爹的故交的,所以这两人就往渔阳跑去,也暂时得已落脚休息。
不久之后,绿林军打败了王莽朝廷,刘玄在南阳登基称帝了。
随后更始帝刘玄就派人在全国进行招抚,招抚各郡的官吏为自己所用,当时派遣去幽州、并州的使者叫韩鸿。
韩鸿也是南阳人,刘玄给他的权利是非常大,他可以任命太守以下的官员。
当时韩鸿就到了幽州,渔阳蓟县正是幽州管辖之下的地区,韩鸿一到这里之后就发现,哎……这里居然有两位他的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韩鸿就给他们倆开了后门,这两位老乡就是彭宠、吴汉!
于是彭宠一跃成为了偏将军,并且代理了渔阳太守,吴汉成为了安乐县的县令。
这两人估计也没有想到吧,从流犯成为了官员,就在一瞬之间,所以说,这出门靠朋友,说得确实没错。】
刘秀闻言,皱起了眉头,这种“任人唯亲”的办事方法他极为不喜。不过,渔阳太守彭宠在当年为他攻打王郎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吴汉摸了摸鼻子,神色带着尴尬!
如今他的位于大司马的位置,并不是很乐意听到当年他靠着同乡的关系当上了安乐县的县令。
【彭宠!就是当年刘秀攻打王郎政权的时候,上谷郡太守耿况联合的渔阳太守彭宠,这两人一起出兵支援刘秀。
我们应该还记得当时的渔阳太守非常犹豫到底要不要出兵支援刘秀,在当时就是吴汉劝说的彭宠!所以彭宠最终才决定出兵的。
彭宠当时派出了吴汉、盖延、王梁等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人支援刘秀,这几个人后来也是跟了刘秀,乃至最后成为了“云台二十八将”成员。
总之,他们随着刘秀攻克了王郎政权的都城邯郸,而彭宠呢,他也在后方发挥着他的重要作用,给刘秀转运打仗所需要的粮食、辎重等等,给了刘秀很大的支持。
之后,刘秀婉拒了刘玄前往长安述职,反而前去追击河北的其他起义军铜马军是就曾经来到了蓟县。
当时的彭宠就专门来到蓟县面见刘秀,而因为他派出的吴汉、王梁、盖延等等都战绩明显,他自己又运送、支援刘秀粮食有功劳,所以彭宠就膨胀了,他认为刘秀走到当时那么高的位置是和他彭宠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因而彭宠认为刘秀肯定会很热情地接待他,而且还会重赏和重用他。】
刘秀闻言,眉心一拧,“朕当初不是封他为建忠侯了吗?并且给他赐号大将军了吗?”
刘秀表示非常不解,当时的他还没有称帝,仅仅是在河北有了一席之地而已,哪里能够大肆封赏他呢!
吴汉神色更是难看,“陛下,是他人心不足蛇吞象。”
其余当初跟着刘秀在河北立功的将领们纷纷深以为然……
【或许是彭宠自我感觉太好了,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很高,所以一到了刘秀那儿,他发现刘秀并没有满足他膨胀的欲望,没有对他格外地热情,没有对他额外施恩,因此彭宠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对刘秀心怀不平了……
他也不想想刘秀是什么样的人,刘秀生性就非常内敛,怎么可能会对他热情如火呢!
再说了,人家吴汉、王梁、盖延等人都是在正面战场厮杀的,凭什么就因为是他推荐的,功劳就要算在他的头上啊!
所以彭宠到底在膨胀什么?】
这个问题,刘秀也想问!
“朕承认打仗后方的粮草、辎重的运转都是很关键的问题,但正面战场面临的危险更大更多,这两者的功劳也算是相差无几,彭宠凭什么认为他就能够压在吴将军等人的头上呢?”
“况且朕对他并不薄……”
身边人的造反才是刘秀心底最为介怀的事情,明明当初还未夺得天下时,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但……他当上了皇帝,反而觉得身边处处是敌人……
况且当时彭宠的上司朱浮曾经在他面前告过彭宠的状,说他将来必定会反,当时的自己信誓旦旦地说着,彭宠不至于此,然而没想到的是,彭宠还真的造反了!这怎么能不让他失望、气愤呢?
邓禹微微笑了笑,“陛下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更何况还是异想天开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