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时刘盆子拿起那个有字的木筒刷地一亮相,下面的赤眉军首领一下子全部跪成一片,高呼“万岁万岁”。
而台上年仅十五岁的刘盆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披散着头发,蓬头垢面的,一脸惶恐,当时在台上差点就吓哭了。
刘盆子是小时候就被赤眉军抓来当人丁的,专门给军队里面喂牛。
刘盆子称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离谱的那一挂的,他也是最不情愿当皇帝的,当了皇帝之后他天天往之前喂牛时的领导面前跑,常常问对方,我可以去喂牛了吗?】
刘秀神色无奈,“十五岁的农家少年郎什么世面都没有见过,他什么都不懂,却被一群心怀鬼胎的人推上了皇位。”
这世间虽然很多人想当皇帝,但却并非人人都想当皇帝。
“赤眉军走到这一步,其实都是更始皇帝咎由自取,当年若不是他本身能力不够,还妄图将赤眉军的首领们软禁在洛阳城,赤眉军又怎么会立皇帝、怎么会攻打长安呢?”
邓禹属实想不明白当年的更始帝刘玄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做出这样的事情。
想当初赤眉军势头正猛的时候,可是拥百万之兵,虽然士兵都是野路子,没什么纪律性,但抵挡不住人家就是猛啊!
【总之,赤眉军这边的傀儡皇帝确立了,他们就能更加名正言顺地攻打长安,讨伐更始帝刘玄。
长安的形势兵败如山倒,更始政权与赤眉军政权眼看着就要分出胜负了,刘秀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
他不可能放任刘玄倒台之后,又有其他人坐上了长安皇帝的宝座,所以他决定派大将军邓禹西征,寻找争夺天下的有利之机。
这一次刘秀再也不用征求邓禹关于用人方面的问题了。
在刘秀的眼里,年仅二十四的邓禹性格沉稳、大气,是最适合西征的将领。
虽然论领兵打仗,在刘秀的麾下这一方面更厉害的人多得是,比如冯异,耿弇,但关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环境是错综复杂的,能够在刘玄、赤眉军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然后对他们之间的交战进行干涉的,也只有邓禹这种八百个心眼子的人能做到。
另外,西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刘秀当然得派他高度信任、关系最铁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所以非邓禹莫属了。
刘秀甚至让邓禹自行挑选他的属军,拨给了他两万精兵。
邓禹也不负刘秀的期望,西征的旅途一开始很顺利,一连攻占了好几座城池。
然而或许是邓禹的强悍表现,使得更始帝刘玄那边终于将邓禹看在了眼里,于是集结了十几万的兵马来攻打精兵两万的邓禹。】
刘秀神色怅然,无奈地笑了笑,“更始帝刘玄一向如此,打仗虽然不是兵马多就一定会赢的,但兵马多就意味着胜利的几率更大。”
刘秀心中暗道:战争方方面面,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有一面出现问题,全军溃散也是常事,正如这次的西征。
邓禹神色低沉,西征的失败……时至今日他心中依旧痛恨当年的自己,年少成名、运筹帷幄的他在这一件事上狠狠栽了一个大跟头,甚至连累了陛下的名声。
刘秀见邓禹恍若陷在回忆中,失落悲戚的神色,他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世上谁人不曾犯错,况且当年的你才二十出头。”
邓禹抿唇,微微点头,往事不可追,他能做的只在未来……
【邓禹再厉害,他的兵马再精,面对碾压式的敌军人数也是双拳难敌四腿,因此在第一场双方交战中,邓禹就被打得大败,甚至他的属将也有战死的。
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后,邓禹的军师就劝他道,若是第二天敌军再来攻打我们的话,我们就撤吧,实在是扛不住了。
但邓禹坚决不肯撤兵,这里他就犯了倔。
不肯撤兵那怎么办?实在没办法啊,对方人数那么多,第二天再来打我们怎么办啊,当时军中上下士兵们都忧心忡忡的。
然而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对方不打了!
因为当时第二天正好是癸亥日,也就是传说中的“六甲穷日”,据说这一天谁要出去打仗那是非常不吉利的。
我们知道更始政权上到皇帝下到士兵都是非常迷信的,所以这一天他们就罢战了。
邓禹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天的机会,迅速调整战略部署。
等到“六甲穷日”过去之后,更始大军认为可以开打了,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发现邓禹的军营怎么怪怪的,那么安静,没见到什么人影。
他们便以为是前一场战役将邓禹这支军队给吓跑了,所以便毫无防备地驱使着马行到邓禹的军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