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几句我们之前分析过的谶语就出现在这本书上。
所以当有了这本《赤伏符》和诸位将领的竭诚拥戴,刘秀觉得自己登基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但他是第一次当皇帝,因此对登基的程序不是很了解,于是便下令让冯异在暗中搜集历史资料看看别人家是怎么登基的,可千万不要到他自己登基的时候搞出笑料让天下人看笑话。】
这一刻人却非殿上的臣子们不由得想起当初更始皇帝登上皇位的时候,面对底下的群臣,他支支吾吾了许久,始终憋不出几句像样的话,最终只能说道,大家伙现在站在这里,光鲜亮丽的,这是抢了多少好东西啊!
不仅仅是更始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有他迁都洛阳的时候也搞出了笑话,使得千里迢迢而来的三辅元老们失望而归。
刘秀对当时洛阳迁都时发生的状况简直是记忆尤新,尴尬、实在太尴尬了……所以他生怕自己登基的时候也惹来笑话。
【因此刘秀这次登基大典尽量是往简单靠拢,但又很正规。整场程序是按照元始时期汉平帝的流程来的,都还是汉朝的规制。
刘秀先提前让人在鄗县南面的千秋亭边上设置专门举行大典的坛场。
然后在公元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的这一天,刘秀正式登基。
他先是燔燎告天,将自己当皇帝的这个消息告诉上天;接着祭祀六宗,六宗是指日、月、星、山、川、海;最后再拜祭各路神仙。
等这些仪式全部进行完之后,刘秀发布了祝词,祝词相当于登基宣言。
这一天刘秀正式登基了,改年号为“建武”,仍然以“汉”为国号,随后大赦天下。
刘秀,即汉光武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拨乱反正之主,他所建立的大汉政权在后世被称为“后汉、东汉”。
他是一名丝毫不逊色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杰出皇帝,此时刚刚登基的他才年仅三十一岁,距离他当初起兵甚至不到三年。】
三年……短短的三年却是人生的天翻地覆。
却非殿上的臣子们想起当时的陛下在一开始还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谁能想到他最终能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呢!
刘秀笑了笑,“汉光武帝……这谥号倒是挺特别啊,朕的谥号居然是双谥号。”
说罢,他又念叨道:“秦皇汉武,朕是知晓的,而……唐宗宋祖想必是未来王朝的皇帝吧!”
这也就意味他后来他的政权也会经历没落、消失、乃至其他的王朝取而代之。
【当时的刘秀虽然登基了,但他的未来还是不一定的,整个中原说到底还是混乱的,割据一方的势力多到数不胜数。
所以说刘秀没有退路了,他不去消灭别人,就只能等着别人来消灭他,因此在他登基不久之后,他就带着军队挥师北上,准备全力扫平整个河北地区。
另外一边,面对刘秀的称帝,更始帝刘玄派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并且率领三十万大军中的将领就有刘秀的杀兄仇人大司马朱鲔以及舞阴王李轶。
而洛阳和刘秀驻扎的大本营鄗县就只隔着一条黄河。黄河以北是刘秀控制的河北,黄河以南是洛阳。
这也就意味着洛阳的三十万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向刘秀驻扎的大本营发起进攻,直接切断他北上的后勤供给。
若是万一洛阳三十万大军渡过了黄河来攻打刘秀,刘秀在河北又有其他的起义军敌人,是很容易腹背受敌,更甚至刘秀在北上的同时又派出了一支队伍西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留在大本营防守洛阳大军的兵力肯定非常有限。
所以刘秀在北上之前必须选出他最为信任的并且有能力的将领帮他守住他的后方大本营来保障前线的后勤供给,以及保证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北上。】
刘秀微微颔首,“要防止洛阳大军渡河,关键在于要守住河内这个地方,毕竟河内不仅是防守的屏障,甚至是后勤粮仓。”
当时天下大乱,中原地区连年的征战,整个中原满目疮痍,而唯独河内以及与他紧邻着的魏郡这两个郡没怎么经历过战争的侵害,而且物产丰富、粮食储备非常多,所以他当时就把自己的粮仓设置在了河内。
【当时在刘秀的麾下,忠诚度高的人不少,有能力的也多,二者兼备的人也不是没有。
但刘秀还是非常慎重,应该防守洛阳大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他高度信任以及拥有超强能力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刘秀想来想去,最终确定了冯异,委派冯异为孟津将军,由他镇守黄河沿线一带,统领魏郡和河内郡的两郡的兵马。